小家碧玉海南粉
曾万紫
在椰城海口的许多地方,你可以品尝到一种正宗的、具有民间特色风味的小吃——海南粉。它由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据说始于闽南。相传明末有一位姓陈的闽南工匠携其母迁居海南澄迈老城。其母体弱多病胃口不开。这位年轻人见当地稻香水好,便用来加工米粉,其母吃后胃口顿开身体康健。于是他开的粉店生意兴隆,他的孝心也流传千里,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者众多,从此这种白若凝脂、柔润爽滑的米粉就传遍了全岛各市县,被冠名为“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共有一百多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岁月悠悠,悠悠岁月,如今遍布海南各地的“海南粉”基本都换上了当地市县的名字,如陵水的酸粉、文昌的抱罗粉等等,唯独海口人沿袭并保留了它的原始称谓——“海南粉” 。现在的海南粉,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其味道比原来的要鲜美得多。经营海南粉生意的摊档在海口星罗棋布,可以说是每条大街小巷都有。作为老海口,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去大酒店里食用海南粉,其价钱不但贵出许多,其味道也是大打折扣的。也许大酒店的就餐环境更舒适幽雅,但是和海南其他风味小吃一样,海南粉的真正手艺一直只是在民间流传着,还是老街小巷里或者是市场旁那些装修得并不豪华但清洁干净的小店的口味更地道、更正宗。如东门、西门、解放路、新华北、得胜沙、义龙街、大同里和龙舌坡以及月朗新村等地。其实在海口,这些看上去不起眼但能卖出好滋味、好价钱的海南粉店还真不少呢。
海南粉的条状比海南另一种著名的粉——“抱罗粉”细小得多,口味差别也很大,一般是腌食。它不仅是当地人早餐的首选,也是海口人夜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而且还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呢。人们三五围桌而坐,或家人,或朋友,边品尝边细语,形成了海口市的一种人文景观。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把“去吃粉”当作人生一大乐事。海南粉之所以颇受人们欢迎,不仅仅是它独特的口味,更主要是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人们在品尝它的同时,还可以去寻觅先人的足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每到过节或“公期” 时许多人家里总会准备这道美食招待客人。海口人办婚事,男方一般“做酒” ,而女方则“做粉”——从中你可以发现它作为一种饮食文化的内涵。
海南粉的制作过程似乎比较简单,据说是先把浸泡过的新米磨成浆,然后用漏勺把米浆过到一大锅滚烫的开水里,再把煮熟的米粉捞起来过冷水,滤干待用。食用的时候,取一团米粉放在碗里,加入牛肉干、瘦肉酥、芝麻、酸豆角、黑豆芽以及香脆的花生,少许盐和酱油,最后淋上一勺用黑木耳、竹笋等熬成的卤汁,一碗诱人的海南粉就这么上桌了。凉凉的粉拌着热热的酱汁,有温度但不烫口。也许你立刻就被眼前这碗红、白、黄、绿相间的海南粉抢占了整个眼球,迫不及待地就想吃个精光。但是先别急,要用筷子慢慢拌匀才入口,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如果你囫囵吞枣地把整碗粉吃光的话未免太可惜了,因为海南粉区别于其他各地粉面的吃法,那就是吃到末尾剩下少量时,要加入一些热腾腾的、店主事先熬好的、免费的海蚌汤,你会发现这样的吃法更令人回味无穷,嘴留余香,于是你会发誓明天再来。
如果说美酒佳肴是大家闺秀的话,风味小吃就是饮食家族里的小家碧玉了。其实走南闯北的人都知道,美酒佳肴在天南地北吃起来的区别应该不会很大的,而风味小吃才真正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 。海南粉对于海口当地人来说,不仅是一种亲切,对离家的游子还是一种乡愁。因工作和生活远离海口的日子,也许你吃过四川的担担面、广西的桂林米粉、广州的河粉以及潮州的牛丸粉,但是你一定觉得还是俺们那旮旯的海南粉最好吃,睡梦中常常出现那股幽香呢……
路过看过,一阵口水流过,但是千万不要错过哦……价廉物美的海南粉,既可以充饥又是一种美食享受,何乐不为呢?百闻不如一尝,如果你是外地游客,有机会到海南观光旅游,除了要尽览海南独特的自然风光,请你别忘了一定要在海口的老街小巷里走一走,也别忘了一定要花几元钱品尝一下那些坐落在小店里出自海口本地人手艺的、正宗地道的、美味可口的、小家碧玉似的海南粉。
作者简介:
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在海口,任教于海口四中。从小舞文弄墨,业余笔耕不辍,致力于海南本土文化的挖掘,笔端触及各地风俗人情,世态百生。曾经出版长篇小说、长篇励志畅销书以及散文随笔集等个人专著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