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中外旅游舌尖上的海南

后安早市

盛夏凌晨2点许,夜空星光闪烁,晨风轻拂,空气新鲜,一公里长的后安镇兴安大街,已是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农夫车、摩托车载着海鲜、瓜菜从不同的地方朝农贸市场开来。街道两旁的铺面眨着疲惫的灯光,有的店主正忙着熬粽子,有的煮福团,有的炸虾饼,有的调制后安粉条,有的杀鸡宰鸭,有的煮饭炖肉,有的制作糯米粑……这些场景告诉你:后安早市开始了。

后安早市自宋朝已经形成,但是,那时候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流通渠道不畅,后安早市没有那么热闹。现在,由于人口增多,物质丰饶,交通方便,流通渠道拓宽,来后安早市买卖的商人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丰富。

人们在市场上脚步匆匆,采购的客商像猎人一样在街头、路口等候,捕捉目标。如果有好的海鲜产品上市,他们便拦住农夫车或摩托车,或抓住渔民的扁担、箩筐,讲价还价,只要双方情愿便很快成交,把海鲜买下拉走。

海鲜—拍格摄

此刻的市场,一辆辆载着海鲜、瓜菜的农夫车开进来,人们一次又一次蜂拥过去,抢着讲价格,挑选鱼虾,把农夫车围得水泄不通。整条街道上集市的人群一堆挨着一堆,繁杂喧嚣的交易场面。

后安早市—拍格摄

后安镇农贸市场的摊位建成“匚”字型,摊位上有瓜菜、海鲜、肉类等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商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便于经营者操作管理。市场上叫卖商品价格的声音不绝于耳,瘦猪肉34元/公斤,排骨40元/公斤,后安鲻鱼36元/公斤,长棘银鲈35元/公斤,篮子鱼32元/公斤,鳓鱼28元/公斤,对虾38元/公斤,苦瓜4元/公斤,丝瓜3.2元/公斤,茄子3元/公斤,豆角3.6元/公斤,青瓜2.9元/公斤……后安菜农凌晨2点钟就下地摘瓜割菜,3点钟就挑到市场交易了,这样的瓜菜鲜嫩,物美价廉,深受外地菜商的青睐。

在海鲜摊点,交易更是活跃。渔民从港北小海里捕上的和乐蟹、后安鲻鱼、长棘银鲈、鳓鱼、黄鳍鲷、篮子鱼、多鳞喜、紫红笛鲷、三刺鲀鱼、对虾、沙虫等叫不出名的鱼虾,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不少鱼贩子在市场里挤来钻去,看上鲜活的鱼虾,谁都抢着要买,只要价格适合便将整箩鱼虾买下。

后安海虾—拍格

港北小海盛产和乐蟹,在兴安街有几个摊点销售。竹箩里肥美的和乐蟹,每只重量在4~9两之间,价格每公斤110元,销路很好,大多数的和乐蟹都是销往内地大城市,所以在本地市场上并不多,但前来购买和乐蟹的鱼贩子不少,眨眼功夫,几箩筐的和乐蟹被买走了。

和乐蟹—拍格摄

在家禽摊点,摆卖着几箩筐海鸭,每只海鸭重量约1.2公斤,单价在25~30元之间,产品主要销往岛内各酒店、宾馆。这些海鸭来源于后安镇养殖专业户翁永清饲养的,他还扶持港北小海沿岸居民饲养海鸭。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几百只鸭子供应市场。

后安粉条汤久负盛誉,在后安墟随处可见经营后安粉汤的食店。各食店在桌上提前摆好十几个大粗碗,碗里已备好了粉条,大锅里肉骨汤在沸腾,只要把滚汤倒在碗里将粉条烫两次,加点虾饼、肉丝、葱花、胡椒粉等,再倒一勺滚汤,一碗后安粉汤便可上桌,粉条软而滑,汤甜、滑舌、可口。

市场上吴氏家族制作经营的后安粉汤在当地人心中颇有地位。他们用当地生产的糯米和大米按比倒渗在一起磨成粉末,选用后安小虾拌米糊炸成虾饼,选择后安海边饲养的黑猪骨头熬汤,用瘦肉和猪粉肠、猪肝、猪肚等内脏作为肉丝并配料,加上祖传工艺享饪,制作出汤甜粉滑可口芳香的正宗后安粉条汤。据说他们是祖传的手艺,从宋朝开始经营,世世代代都是靠后安粉条汤过日子。

后安粉条汤味道鲜美,经营后安粉条汤的生意一路红火,这样的生意不需太多人手,制作简单,成本低,销路好,方便做生意人享用。赶集的人们办完事后,便到店里吃一碗后安粉条汤,几分钟功夫吃完便走;也有一些人,点上一杯白酒、一碗粉条汤便喝起来,津津乐道;有的人将粉条汤打包带在车上吃;有的人打包在摊位上边吃边做生意;有的人打包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后安粉条汤在海口、三亚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吃到,自几百年以来一直长盛不衰,也给后安人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后安镇是鱼米瓜菜之乡,商品繁多,价格便宜,品质好。后安糯米粽子、大长粑、粑仔汤、粑条汤、煎堆、甜酸瓜花、萝卜花等小食,都让人垂涎三尺。后安人制作的菜刀、钩刀、镰刀、胶刀等铁器名扬海外。生产的各种各样的木、竹器家具等农副产品都是农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后安镇盛产的海鲜、瓜菜和利器远销岛内外,刺激了农民的种植热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后安早市在凌晨开始,天亮不久便渐渐散去,尽管天天集市,也不影响农时。后安人把早市当作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天都要上市购物,然后吃一碗后安粉条汤(当地人称为“做早”)。他们勤劳朴实,干掉一碗后安粉汤便下地干活去,形成一种乡村生活习俗。

然而,改革开放以前,后安墟仅有一条狭窄弯曲的街道,没有路灯,一碰到开市,汽车就难以通过,人们赶集都是手拿走马灯、煤油灯或手电筒,象萤火虫一样游动,贸易很不方便。如今,历史的车轮在它的行进中,已经把那空空洼洼的街道磨平,把那种苍凉、陈旧、落后的景象抹去,换来的是一幅街道宽广、市场繁荣、乡村和谐的鲜活画图。

(2003年5月写于万城)

作者简介

1992年9月郑立坚采访红色娘子军首任指导员王时香留影

 

郑立坚,笔名:拍格,男,汉族,海南省万宁市人,大专文化,助理工程师,供职万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口市作协第六届理事、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万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太阳河文苑》主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山海之间》《天地之间》巜花的况味》,编辑出版《万宁民俗》,多次获得文学和书法奖。

来源: 太阳河文苑 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