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物

做一份有“灵魂”的报纸 ——《日中商报》社长程显齐谈办报

王鹤霖

 

程显齐,(有)长城协力社长,NPO 全日本中华料理- 酒店支援协会理事长,日中商报社社长。1993年来日本,2002年创建公司。2005年,创办中日双语新闻-《日中商报》。秉着“以商务经济信息为主,不涉政治、不涉宗教、不涉色情”的办报理念,十年磨一剑,不仅仅让《日中商报》在竞争激烈的华文媒体中有了品牌,而且成功融入了日本主流社会,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获得2020东京奥运会筹备委员会授权,在《日中商报》开设了“东京奥运”专版……在日本华文媒体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他的办报理念,让《日中商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 日中商报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0年。如果记得不错,2005年时,在日华人媒体出现了很多新面孔,竞争非常激烈。您为什么想到投资传媒?

: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长城协力成立3年多,在人才派遣、店铺装潢等方面的业务步入正轨。当时(有)长城协力在其他华人媒体上每月投放的广告金额近100万日元,但效果已经达到极限。有一天我想:自己如果出版一份报纸,不仅仅可以宣传公司的品牌业务,而能得到广告收入,所谓一箭双雕;第二个原因也是媒体的本身。2005年左右的华人媒体,虽然出现了很多新面孔,但真正称得上传媒的并不多,大多数报纸都是以色情广告为主,而文章,大部分来自网络。专职记者少,原创文章少,主题思想不突出。你看一份报纸,和看10份报纸,感觉一样,感觉不出他们的区别。我看到这媒体领域还可大有作为的空间,我想办一份有特色有思想的报纸,侧重于为华人提供商务情报的报纸,而且兼顾广告营业。

第三,在日本开办媒体门槛不高,这是大环境。监管机构对于媒体,特别是非广播电视类的媒体形式管理非常宽松。所以2000年代初期,每年有不少新的中文媒体涌现,这也方便了我创办《日中商报》。

一份有品位的报刊,一定有其灵魂

记者: 据我所知,在日华人媒体为了生存是侧重于广告收入,忽视内容建设的。但在经营方面,陷入困境的报纸也不少。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主要是报纸本身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不易让人记住。而现在经营比较好的几家报纸,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有几名记者,有属于自己报纸特色的内容。在某个领域,属于华人媒体的佼佼者,其他人可以模仿,但超越不了。而这类报纸,就容易深入人心,有广泛的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就不愁没有广告来了。

其他报纸我不方便评论,但《日中商报》是比较有特色的,有属于自己独有的内容。比如头版的“独家报道”、比如“华人艺坛”、比如与中国商务部机关报合办的日本《国际商报》专版、与东京奥委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开办的“东京奥运”专版等等。

当然,报纸的发行业影响广告来源。《日中商报》现在为半月刊,每月发行3万部。这个发行数量,在日华文媒体中位列前茅,有力地保障了广告客户的收益。甚至有的公司,从《日中商报》创刊开始投放广告,一直跟随到现在。

记者: 为了收益,绝大多数华人媒体,都涉及风俗广告。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年代,这毕竟是一块肥肉。多家华人媒体,风俗广告所占比重大,活得很滋润。据了解,《日中商报》自创刊那一天起,您就定下了它的基调,不能涉及风俗业。

:要办好一份具一定品味的报刊,其宗旨就是刊物的灵魂。有了正确的办刊宗旨,不媚俗,不哗众取宠,持之以恒,最终会得到读者的认同,成为有生命力的一份刊物。《日中商报》创刊的时候,我就定下了它的发展基调:那就是报纸内容以商务经济为主,为在日华人,为中日两国的企业家提供商务情报和合作平台。内容不能涉及政治、宗教、和色情领域。不但内容不能涉及以上三个方面,就是广告业不允许。我们报社广告部,经常接到要求做色情广告的电话,一律拒绝。

要说明的是,正规的风俗业在日本得到法律承认。刊登正规的风俗店广告,并不违反日本的法律,但有非常多的风俗店,是没有正规许可的,鱼目混珠,作为媒体不可能火眼金星,辩别风俗店的合法或不合法。这个浑水,我不去淌。

记者: 据了解,风俗业广告支撑了部分华人报纸的运转。没有涉及风俗业广告,《日中商报》的广告主要来自哪个行业或领域?经营是不是感觉很困难?

: 为什么要抛弃色情广告?主要是我的定位不同,内容有了色情,报纸整个格调就给人庸俗之感,得到所在国的主流社会承认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大公司,特别是注重形象的公司,对这类报纸很难认可。色情广告价格虽贵,但很零碎,100百家色情店的广告,可能抵不上一家日本500强公司的广告。

经过这些年,《日中商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品牌,得到日本大公司的垂青。比如seven银行,在我们日中商报上,大规模投放了广告。

至于经营方面,前几年《日中商报》是赤字经营。但最近这几年由于收获了多家日本有名公司的广告业务,已经扭转亏损局面,效益不错。

记者: 您的媒体经营理念是什么?在报社资金较为紧张时,您还是加强了报社记者的力量。

: 报社有了记者,才能称之为报社,否则就叫“宣传单、广告单”。没有记者的报社,很难有灵魂,不易做出品牌。没有记者,没有采写文章,内容文章网上抄袭,抛开著作权方面不讲,抄袭文章就算报纸的话,天下人人都可以出报纸了。所以从创刊的第一天,我就非常重视记者编辑的力量。即使在刚创刊的时候,经营赤字,也没有动摇我减少记者编辑。《日中商报》从第一天开始,就有自己专业记者编辑部。

相当数量的华文媒体规模小、不专业。有的华文媒体是个人或者夫妻所办,他们的主业是办餐馆或做生意,没有能力去做采访报道,只能转载或粘贴主流媒体的新闻和资料,主要内容是社团活动、经验介绍或者服务性信息,很难以焦点、亮点吸引受众。千篇一律,让读者说不出它的内容定位,也就是说,即使看了多次,你没办法确定它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

一句话,做什么事情都如此,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东西。

记者:《日中商报》有一份姊妹报是《中华料理报》,创刊于2014年11月……请您介绍一下。
:创办《中华料理报》主要是为了传播和弘扬博大精深的 “中华食文化”,挖掘在日华人名厨,为在日中华料理店提供中华食材情报,交流中华料理烹调技艺。因其格调高雅而又图文并茂,深受料理人喜爱。《中华料理报》是日本华人社会唯一一份属于中华料理人的报纸,弥补了中华料理人在日本艰苦奋斗创业几百年,却没有自己传媒的历史。

与权威部门合作,可提高报刊权威性

记者: 《日中商报》上开设了很多专版,比如与“中央赛马协会”开设的“赛马”,与东京2020奥运会筹备委员会合作开设了“东京奥运”专版……
: 2011年4月,我去拜访了中国商务部机关报《国际商报》的党委书记管先生。

与管书记交流会谈中,他的经营理念让我得到启发:就是借助权威人士,或权威部门的合作,既提高报社本身的知名度。由权威部门提供的权威信息,具有独占性,这是媒体所不能缺少的。我还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和中新社联合主办的“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大会(至今我连续参加了4届大会),就华文媒体如何在西方主流社会发声、华文媒体与中华文化传承等话题,与世界各国的华文媒体老总展开交流与探讨。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单靠报社几位记者的力量,是不可能让报纸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得到突飞猛进。当时刚好有机会结识了日本中央赛马协会的国际部负责人。他们也想扩大日本赛马在华人界乃至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日中商报》的品牌定位,符合赛马活动的宗旨,所以大家有了合作的契机。每期由中央赛马协会供稿,刊登赛马知识、比赛等。并且组织了多次华人去中央赛马场观摩体会:在贵宾室里吃着免费佳肴,且在专家指点下“赌马”。

为何开设东京奥运专栏,主要是东京奥运筹备委员会当时也在寻找一份中文报纸,宣传东京奥运的进展情况,以及普及奥运知识。《日中商报》被推荐给了奥运会筹备委员会,并得到了认可,成为东京奥运会指定,刊登由筹备委员会发布的权威消息的在日华人媒体。

《日中商报》开设的专栏还有:与日光、伊豆等日本有名观光地合作的“旅游专版”;与中国美术品拍卖公司合作的“古董拍卖”专版、与日本华艺联合作的“华人艺坛”专版等等。

记者:我看到《日中商报》头版刊头右边写有“国际商报”日本合作版。《国际商报》是中国商务部机关报,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其社长的职位就属于“司局级”。请介绍与其合作的过程。
:《国际商报》是中国商务部的机关报,是中国商务领域具有行业独占性和权威性的综合性日报,其规模在国内商务报刊中名列前茅,是海外发行区域最大的中国财经报纸之一。中国政府加入WTO时,《国际商报》是被指定的唯一刊登进出口管理信息的媒体。

与之合作的契机,一则是《日中商报》的总编张宏来日本之前,曾任《国际商报》的记者编辑;二是《国际商报》和《日中商报》都是商务类报纸,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日本,双方合作提携,可以增强在所在国的影响力。

报刊有自己的品牌专栏,才让人刮目相看

记者: 从2011年起,《日中商报》的头版“独家报道”很富有特色。每期一人物,已经坚持了4年。在日本华人媒体中,这是未曾有过的创举。
: 这“独家报道”是《日中商报》的品牌。如你所言,已经持续刊登了4年。主要是采访在中日两国的文化、经济领域做出贡献,或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政治家、演艺界名流。初衷是为了提高《日中商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在发展成为华人媒体中一道靓丽的品牌。通过 “独家报道”专访,刊登中日有名人士对中日两国关系、两国文化的见解,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合作交流。

记者: 《日中商报》还参与主办了“全日本中华料理经营者支援展览会”。据报道,今年迎来了第八届。《日中商报》在该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全日本中华料理经营者支援展览会”由NPO 全日本中华料理- 酒店支援协会、(有)长城协力、日中商报社等单位主办,初衷是为料理店和食材供应商,提供一个可以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该展览会在中国驻日使馆商务处的支援下,一届比一届规模大,第7届的与会参展商多达35家,其中包括有SEVEN银行、东芝等全日本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入场观众越来越多,已成为在日华人社会最大规模,也是在日华人商务生活中最重要的品牌展览会。某种意义上说,该展览会已经不局限于饮食文化展,而是延伸到了在日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在日华人社会的“盛宴”。

《日中商报》社作为主办方之一,主要是在宣传该展览会的各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展商募集、展会特色、来场观众的回馈等等方面。

记者: 《日中商报》还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据了解,在日华人媒体很难获得这样的殊荣。

: 大概是在2014年6月中旬左右,我们接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发来的信函,大意是图书馆希望收藏《日中商报》。于是我和《日中商报》总编张宏一道前往位于东京赤坂的日本国立图书馆,办理了相关手续。据我了解,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在日华人媒体,截止到目前为止,《日中商报》是唯一一家纯商业性报纸。由于日本国立图书馆在收藏外文书籍报纸时,是选择性收集,所以《日中商报》能被收藏,体现了《日中商报》得到日本主流社会的认同。

华文媒体要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记者:作为资深传媒人,您怎么评价华人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在世界传媒格局中,华文媒体日益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发挥了独特作用。可以说,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

真正的华人媒体首先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海外华侨华人,根在中国,文化相通,无论出去多久,无论出生哪里,对中国文化都有需求。抛开使命感不讲,文化不同于政治,单是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份报纸,绝对会引起文化海外华侨华人的共鸣。所刊登的文章最能让华侨华人思念家乡而感动。一份让人感到的报纸,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第二,华文报纸是华侨华人与外部世界接轨的纽带。华文报纸不仅仅刊登各种广告,而且刊登对所在国政策法规的解读,以及传递华侨华人的意见和其他声音,鼓励华人维护自身的利益。《日中商报》每期会有两个专版,全程跟踪在日华人团体的动态。健康的华文媒体会促进了华侨华人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华侨华人与外部世界接轨的纽带。
第三:华文媒体应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帮助各国民众及政府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华文媒体虽然在世界话语空间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少,但由于根植于当地社会,在华人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华文媒体应架设中外交流的桥梁,在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中,努力营造着和平友好的舆论氛围。

记者: 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日中商报样刊

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国会图书馆收藏《日中商报》

《世界华文媒体》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