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河内分社时期的王唯真
作者:陈家保
陈家保在越南
王唯真病逝的噩耗传来,令我感到突然和痛惜。此前不久,在新华社侨联的春节联欢会上,我还同他握手、交谈,谁知这次见面竟成了永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刚调到新华社不久就被派到河内分社工作。当记者或作家是我从小的愿望,那时在越南西贡念书,偏重文科,经常给报社投稿,写一些诗歌呀什么的。初中刚毕业,想去香港念书,因经济窘迫,只好做罢。后来一个机会我回到国内,正遇新华社河内分社缺越南语翻译,我这个越南归侨就被派了去。
我在分社做了一段时间翻译工作之后,被提升为记者。在与王唯真相识并共事的三年里(1957-1959),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我通过学习与实践,并得益于王唯真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初步打下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
与王唯真相处的日子,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在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身为分社社长,除了科学规划与安排日常工作外,总是主动挑重担,包括采访政要在内的重要政经新闻,他都亲自动手采写,并力求内容精准,文笔通顺、流畅。他一再强调,新闻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要反复核正内容,避免出错。
离任前,王唯真(前排左三)在河内《新越华报》楼前与中越新闻媒体人士合影。作者陈家保位于前排左五。
他说到做到。记得1958年金日成主席访问越南,为了搞好这次重要报道,他事先认真做了工作部署。金日成主席与胡志明主席会谈等重要消息,他写好初稿后反复与翻译同志核对,从导语到内容仔细推敲,改了又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王唯真经常为赶稿子而通宵达旦地工作,然后亲自开车到机场托人把稿件带回总社。尽管工作十分劳累,但他第二天仍坚持照常上班。他的勤奋作风,感染了分社全体人员。
王唯真在分社是个多面手,他要求大家在重视文字稿件的同时也成为多面手,在他的领导下,那几年河内分社发回了大量的文字稿件和摄影报道。他还不辞劳苦,深入当地华文报馆和越南新闻单位,收集越南反抗外国侵略、保卫家园、地理风光及越柬老各国政要的珍贵图片,编辑成册送回总社,受到总社赞扬。他还经常提醒记者外出采访带上照相机,随时准备捕捉新闻。金日成主席访越时,他身体力行,既写消息又拍照片,并要求我在这次采访中全力搞好摄影报道。后来在向总社选发照片时,他在大家拍的照片中仔细挑选了几张,并特地推荐我拍的一张金日成与胡志明这两位国家领导在主席府前拥抱的照片。这张照片被总社采用播发,并被首都大报配合消息刊登,收到了良好效果。
王唯真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是分社领导,但从不摆官架子。讨论工作,修改他人稿件时,他都虚心听取对方意见,决不独断专行。王唯真经常照顾他人休息,把辛苦留给自己。我驻越南使馆经常在周末或假日组织大家到外地参观游览,对于这项活动,王唯真同志总是鼓励大家能去的都去,他自己则往往“留守”分社。为了减轻分社司机的负担,他还常常自己驾车送稿、送客或为分社采购。
王唯真是归侨,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很善于同当地的华侨华人交朋友。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也经常得到对方的帮助。河内一家华文报纸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与王唯真的关系非常好,遇到重要报道,他们就主动帮助分社冲胶卷、印照片,还经常向分社提供报道线索。
王唯真走了!如今我回首往事,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和尊敬。他在长期同癌症术后的病痛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令人钦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勤奋不息、任劳任怨的作风,他诚恳助人的美德和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留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1930年生于越南,曾负责新华社国际部值班室工作,担任过新华社 河内分社记者、首席记者。1965年作为新华社记者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沿“胡志 明小道”赴越南南方战区访问和采访。
2008年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