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特里·莫兰(Terry Moran)因言论风波被ABC停职,新闻伦理与言论自由再引热议
(《世界华文媒体》2025年6月9日综合报道)美国ABC资深记者特里·莫兰(Terry Moran)近日因一则社交媒体贴文引发风波,内容直指特朗普总统高级顾问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为“世界级仇恨者”,随后ABC宣布对其进行停职处理。此事在美国政媒界激起巨大反响,涉及新闻伦理、媒体立场与言论边界等多重议题,引发多家媒体与专家不同角度的讨论。
特里·莫兰,摄于2025年1月25日。
摄影:David M. Russel / ABC
事件回顾:一条社交贴文引爆争议
莫兰于6月8日凌晨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贴文,称米勒“以仇恨为精神食粮”,“不是智者,而是充满恶意的人”。他还将特朗普本人也称为“世界级仇恨者”,称其“以自我荣耀为最终目的”。该贴文不久后被删除,但截图已在网络广泛传播。
斯蒂芬·米勒,摄于2025年2月22日。
摄影:Alex Wroblewski / 法新社(AFP)经由 Getty 图片社
ABC新闻随后发布声明,表示莫兰已被“暂停职务,待进一步评估”,并强调“ABC致力于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不容忍对他人的主观人身攻击”。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左)与特里·莫兰。
图片来源:ABC新闻 / YouTube
白宫及共和党高层反应强烈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第一时间在X发文称该贴文为“疯狂而不可接受的攻击”,并表示已就此事正式联系ABC,要求其追责。副总统J.D.范斯(J.D. Vance)也发文怒批莫兰的言论“恶毒且失控”,呼吁ABC应公开向米勒道歉,并质疑“这就是ABC对特朗普政府的报道视角吗?”
媒体反应不一:是否过度处罚?
《纽约时报》在评论中指出,尽管莫兰的发言“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但ABC的处理也被部分舆论视为“对新闻人言论自由的压制”。《华盛顿邮报》社论称,“媒体人的私人评论和其职业身份之间界线正日益模糊”,但同时提醒“社交平台不是情绪宣泄的安全区”。
媒体观察组织“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则呼吁新闻机构制定更清晰的社交媒体政策,“既保障记者个人表达,又维护新闻机构公信力”。
言论自由与新闻责任的再次碰撞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但新闻行业长期以来也强调职业操守与公正性。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凯瑟琳·康拉德(Kathleen Conrad)看来:“当记者用带有侮辱性语言描述公共人物时,确实可能削弱其报道的公信力。然而,过快的行政惩处也可能压抑记者对权力的批评。”
民主党与进步派声音:聚焦言论本质而非表达形式
与共和党的愤怒不同,一些自由派团体和民主党人士则将焦点放在米勒本人的政策与言论上。《The Atlantic》指出,米勒长期推动的移民限制政策和对CRT(批判种族理论)的猛烈抨击早已饱受争议,而莫兰贴文虽然“用词激烈”,却反映了公众对米勒主张的长期不满。
前奥巴马政府官员本·罗兹(Ben Rhodes)在X上发文称:“问题不是莫兰用了‘仇恨者’这个词,而是我们是否能公开谈论那些真实推动分裂与恐惧政治的人物。”
后续影响:ABC的选择与公众信任危机
目前尚不清楚莫兰将被停职多久,也未知他是否将回归荧幕。ABC内部已有员工匿名表示“对高层处理方式感到寒心”,担心这一事件将加深公众对主流媒体“自我审查”的印象。
与此同时,这一事件或许将成为2025年大选前媒体行业的一个缩影——在政治极化加剧的时代,新闻从业者如何平衡个人信念与职业规范,媒体机构又如何在公信力与新闻自由之间作出取舍,仍将是亟需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