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研究

56家机构集体抵制618,京东图书采销回应

近日,两份“联合声明告知函”在网络上流传,引发大众关注,56家出版社表示不参与本次京东618。眼看要迎来一波销售高峰的618前夕。出版社为何联合发声呢?

这两则声明由北京10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的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表示不参与此次京东方面提出的618促销力度为2折到3折的图书促销活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本上出版社的所有成本、包括印制成本和版权成本加在一起不超过25%,25%是极限。有很多民营公司可能做到更低,打三折的概念——即出版社所剩余的最后一口利润,京东要把它全部拿走。

另一位出版社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平台强制全品种图书参加2~3折促销,对出版社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从成本核算,3折已在盈亏平衡线之下,甚至有出版社人士愤慨表示,“三折结算是一个侮辱性的价格”。

上海一家出版社资深编辑告诉记者:“现在图书销售环境真的很不友好,书店去的人少。如果出版行业不抵制,图书市场真的乱套了。”

在上海的联合声明当中,沪上出版社单位名单并未列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大家都联合声明,又不想一家家列出来,还是有所顾忌的,毕竟京东是销售商里的巨无霸,不敢得罪的。”

图书打折 并非新现象、新话题

图书打折,并不是新现象、新话题。数据显示,去年,图书零售市场定价总和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但实际销售金额同比下降7.04%,这显然是因为折扣的关系。

电商时代,图书作为引流品类,形成了“书非折扣不能买”的消费定势。直播间和达人带货,又形成新一轮冲击。

事实上,出版社与电商平台的拉锯,由来已久。2011年5月,京东打出“全部少儿图书4折封顶”的促销广告。24家少儿类出版机构集体抵制,但最终,低价“车轮”还是向前碾过。

一方面,出版机构希望借助电商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电商要求出版社不断降低价格。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读者习惯了线上下单,博弈的天平渐渐失衡,最终,出版社只能通过调高图书定价,来应对超低折扣。

有业内出版人士表示,一本32元的书,它的成本是8元钱,网上销售价格在16元左右,如果没有平台,价格可能定在25元。

业内人士介绍,出版行业近年来打折情况很多,不少新书上市就打5折,到了618、双11等大促几乎没有利润。

从生产端看,书籍成本包括版权引进、翻译、编辑、校对、印务纸张、发行成本、物流等,成本难以压缩,没有利润的促销相当于釜底抽薪。

从销售渠道看,十多年来,京东、当当网等传统电商平台取代了相当大一部分实体渠道,如今又有了“直播间9.9元”的叫卖,图书低价印象不断强化。

事实上,图书定价越来越贵,有些书再版一次,价格就要涨一点,其实就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反过来,书价越高,消费者就越依赖电商打折,原本作为中间环节的书店,生存空间也一再遭到挤压。

也就是说,图书销售如果不能保证出版方应有的利润,真正伤害的其实是读者权益。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出版机构之所以对全品类参与低折扣如此敏感,在于产品价格尤其是头部产品的折扣一旦被打下去了,就很难再恢复。

也有读者对电商大促感到厌烦,“图书常年打折,更愿意平时购书,省心。平台大促要凑单,可能还因此搭到一些烂书,大可不必。”

 

京东图书采销回应

有京东图书采销员工5月21日晚间在朋友圈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已收到相关出版社发函。该员工表示:“这两天有不少出版社给我发函,说要抵制京东618的图书促销活动,语气特别严肃!真心觉得自己很不容易。我只是想卖更便宜的图书,更好的让利消费者;我只是想通过薄利多销扩大销量,给合作伙伴们创造收益;我只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促消费为社会创造价值……”

该员工还透露,5月31日晚8点京东将正式开启618活动。

不过,京东方面截至发稿未直接回应此事。

其实图书电商与出版机构间的博弈常年存在,电商给书籍带来了大量的销量和曝光,而平台各种花样百出的打折活动,对书籍的正常价格体系也冲击明显。

这次出版界的联合抵制,则是把双方的博弈摆在了明面上,是否会成为双方重新找到合作平衡点的契机,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青年报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