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研究

美国《外交学者》署名文章,龙年春晚提供了理解中国的绝佳窗口

2月15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头版刊发美国《外交学者》署名文章,认为总台龙年春晚提供了理解中国的绝佳窗口。全文如下: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每年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能够至少吸引14亿中国人当中的三分之一,其观看人数远超欧洲歌唱大赛等类似盛典。自1983年开播以来,春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春节体验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每年的春晚长达数小时之久,从傍晚一直播出至午夜,有庞大的团队参与制作。观看春晚已经成了许多中国家庭在除夕夜的主要活动。春晚演出中的节目包括歌舞、小品、杂技等,全都经过了严格筛选。最终节目单直到最后一刻才会公布。

春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力图塑造的“集体情感”。它也体现了中国希望展现的自我形象。春晚常常着力突出国家成就或目标,比如铁路建设与航天探索。虽然近年来春晚收视率有所下降,但有报道说,今年的龙年春晚收获了最近六年来的最高收视率。而龙本身在中国就属于常常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标志物。

春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了解中国希望本国民众如何理解和感受国家现状,包括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今年的春晚具有一些突出特点:首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得到充分歌颂。这与中国近年来大力倡导“文化自信”和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努力是一致的。中国如今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中国还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技术和经济成就的同时,今年的春晚更多强调了辉煌的历史遗产,例如对唐代著名诗人的致敬。对文明叙事和文明认同的强调比以往更为突出。

今年的春晚还增加了新疆分会场,邀请了大批维吾尔族表演者。中国把文明话语体系列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把春晚当成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春晚不仅展现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宣扬了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情感和道德(比如全民健身、代际和睦和民族团结等),而且充当了应对国内外复杂信息流的重要平台。今年的节目特别强调了文明自豪感,展现了在国际代表性上的精心策划和对民族多样性的细致处理。通过这一文化、社会和政治景观,春晚表达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感觉,表明中国政府善于打造出在国内外都能引起共鸣的国家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