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并不单纯?迪士尼经典卡通添加种族警语
两只暹罗猫被描绘成恶棍,是典型的反亚洲刻板印象
如果你喜欢看迪士尼经典卡通,你可能会发现迪士尼在多部经典卡通里加上了有关种族主义的内容警示文字。
在迪士尼+流媒体上播放《小飞象》(Dumbo)、《小飞侠》(Peter Pan)、《森林王子》(Jungle Book)等多部经典卡通的时候,荧幕上会闪出关于种族刻板印象的警语。
“本节目含有对某族群或文化的负面描述。”
“这些刻板印象与当时情况不符,和目前现状也不符。”
警语还告诉观众,与其删除相关内容,“我们希望能正视它带来的危害,从错误中学习,激发讨论与对话,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具包容性的未来。”
“不合时宜的描述”
加入警语的影片还包括《猫儿历险记》(The Aristocats),该片中出现一只“用筷子弹钢琴的黄脸猫咪”。
《小飞侠》里面的美洲原住民被更称为“红人”(redskins),《小姐与流浪汉》(Lady and the Tramp)里面也有许多与种族和文化有关的刻板印象。
迪士尼去年11月开始在一些影片中加入警语,但当时只有简短的警语,而且并不突出。
当时的警语说,“本节目以原创形式呈现,可能含有不合时宜的描述。”
一些迪士尼影片,例如《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因为涉及的种族主义情节而无法在迪士尼+流媒体频道上播放。
迪士尼影片的种族主义和刻板印象
《小姐与流浪汉》(Lady and the Tramp,1955年):两只暹罗猫被描绘成恶棍,是典型的反亚洲刻板印象。其他还有不同品种的狗说着口音浓厚的家乡话,例如墨西哥吉娃娃狗和俄罗斯牧羊犬。
《猫儿历险记》(The Aristocats,1970年):一只暹罗猫被画成亚洲人的黄脸摸样,还用筷子弹钢琴。
《小飞象》(Dumbo,1941年):帮助小飞象学会飞行的一群乌鸦带着夸张的黑人口音,其中一只乌鸦叫做吉姆·克勞(Jim Crow),借用了美国南方各州种族隔离制度法律名称。
《森林王子》(Jungle Book,1968年):一个猩猩的角色被描绘成语言能力不足,而且有懒惰的个性,被批评为讽刺非裔美国人。
《小飞侠》(Peter Pan,1953年):该影片中将美洲原住民称为“红人”,剧中角色头戴美洲原住民的传统头饰跳舞,迪士尼公司现在说“这是拿美洲原住民的文化和形象来嘲弄的做法”。剧中一首名为《红人为什么红?》的歌曲后来也改名为《勇者为什么勇敢?》。
《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1946年):迪士尼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在美国从未以录像带或DVD形式发行。该片讲述农场工人的故事,并将奴隶工作的棉花田描绘成开心快乐的地方。
改编历史
另外一家电影电视制作公司华纳兄弟(Warner Bros)早就已经在一些经典卡通影片中添加与“种族偏见”有关的警语。
华纳兄弟影片的警语说,“本卡通影片仅以原创形式呈现,不代表今日的社会现状,如果我们对原创作品进行删改,那就等同于否认过去历史的存在。”
广受世界各地儿童喜爱的迪士尼在多年前的卡通添加警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儿童的世界并不像表面的完全单纯。
此前早有许多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和童谣,被发现也隐含有黑暗的另一面,或是描述主题涉及恐怖、暴力、歧视等儿童不宜的内容。
文章来源: BBC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