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华侨史料丛书》北京篇第五卷首发座谈会在京召开
《归国华侨史料丛书》旨在记录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后归侨史料事迹,其前四卷已于前两年出版。第五卷在编撰期间,正逢抗击新冠肺炎的非常时期。本书所收录的印尼归侨黄锡勋描写其胞兄的《归侨建筑大师黄锡璆》和美国侨友徐午撰写的《美国犹他州华人肺科和危重医学专家彭伟医生支援武汉抗疫》,也适时记录了此次抗疫中华侨的家国情怀和动人事迹。
北京侨联党组书记赵宏生在讲话中表示,在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的考验后,大家都能健康无虞地聚集于一堂,感到特别高兴。他还着重介绍了北京市侨联在抗疫中,团结广大归侨和海外华人募集和发放抗疫捐款和物资的情况。中国侨联顾问林军在发言中肯定了北京离退休侨务工作者联谊会发起编撰《归国华侨史料丛书》的工作,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强调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同时还对今后的工作,寄以了热切希望,给予了殷殷嘱托。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除了对本书的首发表示祝贺外,还特别指出,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因此要重视对现在归侨和海外华人事迹的收集和整理。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在发言中指出,许多归侨都已年届高龄。有的辞世归侨的儿女,甚至将很有史料价值的遗墨、遗物等,随意丢弃或变卖。因此有必要进行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工作。她还提出,在归侨和海外华人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即使有些现在不宜发表,也应当收集整理好,不应被埋没掉。
座谈会由《丛书》主编陈浩琦主持。作者代表卢振琪、边东子和黄锡勋在发言中分别介绍了《我的侨务工作经历和对廖公的怀念》、《初志到今仍不磨——忆我的父亲边雪风》、《归侨建筑大师黄锡璆》的创作背景及自己的体会,介绍了自己感受到的归侨对祖国的热爱和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也谈了让归侨史料发挥更大作用的意义。侨史专家北京大学梁英明教授回顾了归侨对新中国建设所起的历史性作用,也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史料的研究可以专题化,而归侨对中国体育运动的促进作用,华侨农场的历史等,都是很好的专题。原侨研所专家巫秋玉在发言中建议,今后除了收集有关文章,还可以收集和编辑图像类史料,如老照片等。许多老归侨手中都有老照片,它们不仅非常珍贵,而且形象、详实地保留了历史场景。此外,信扎、账本、契约等,作为“文字遗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应当收集整理。
在座谈会上,各位领导和来宾都高度肯定了这套丛书意义,同时也希望这套丛书的工作能继续下去。肖群会长在会上回答询问时也表示,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争取将这一工作传承下去,以飨有志于归侨史研究的学者和侨友。
主席台
赠书仪式
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赵宏生讲话
中国侨联顾问林军讲话
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讲话
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讲话
全体与会者合影
北京离退休侨务工作者联谊会(边东子执笔)
编者注:
《归国华侨史料丛书》主编陈浩琦先生曾参加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1999年10月11日在多伦多召开的协会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