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书小童:不精心打磨就不会有希望的田野上
(海风杂志报道)大型艺术纪录片《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百年新民歌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诠释,用大写意大工笔的手法渲染新民歌的艺术品质,倡导新型的文化立国、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同时也昭示中国在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身份、新角色,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自从开拍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媒体的关注,最近我们在海南省东部昌化江边,寻找到正在拍摄现场的总编导书小童,进行了专题采访,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独家新闻。
图1 广西刘三姐表演
书小童介绍,中央新影集团与澳门新建业集团、澳门基金会联合拍摄的10集电视纪录片《在希望的田野上》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大力支持,现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拍摄期间,我们得到各地政府的有力支持,摄制组跋山涉水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民歌镜头,甚至有些失传很久的民歌也得到了抢救,纪录片将会再现中国民歌历史的风采,尤其是各个少数民族的风采,但凡民歌小调,山歌,大歌都会有酣畅淋漓详尽的展现。”
“这部片子,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声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总顾问叶小钢亲力亲为,力求将纪录片的艺术质量提到新的高度,他对纪录片的摄制手法非常满意,他说“我有三个音乐精神来源:中国古典音乐、德国古典音乐和美国当代音乐技术。而西方艺术在侗族大歌面前,又苍白得如一张白纸。”在叶小钢亲自指导下,摄制组每个成员拿出最好的竞技状态,大家暗暗叫劲,一定要拍出称得上中国民歌这个品牌的优秀纪录片。
图2 广西独弦琴表演
图3,4 壮族民歌
有时一个山区茅房的对联打动她的灵感
在现场,书小童和我们聊起海南的拍摄故事:“一次,为拍摄黎族鼻萧,摄制组跋山涉水,来到五指山区一个黎寨,拍摄完后,偶然在村边一间孤僻的船型屋,看到几张黄裱纸挂在门上,岁月侵蚀,破败不堪。是一付对联,上面字迹依稀可辨,上联“肯构肯基”,下联“美仑美奂”。当时我如五雷轰顶,楞在地上,潸然泪下,有强烈的穿越感,村民衣着简陋,男人很多打着赤膊,小孩几乎全是裸体,那样一个原生态环境,孤悬海外的海岛,居然保留着中国最美的文字,最美的音乐。不可思议,非常震撼。”
图5 海南保亭赶山调
由于书小童对美好的追求,她老是能抓拍到精彩的镜头,和精彩的人物。同样,在拍摄民歌过程中,书小童重新认识中国民歌的美,体验民歌的魅力,得到了东方美学的启迪。
书小童的工作就是拍摄纪录片,《在希望的田野上》之前,参加过多部引起轰动的电视纪录片的工作,有“望长城 ”、“见证黄河”、“琼崖纵队”、“才溪乡调查”、“古田会议”等,其中影响最大的10集纪录片“见证海南”作为建国60周年国庆节唯一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黄金时间播出。此外,她还拍过大阅兵、互联网、大国崛起等精典片,“那你拍片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嗯,有时可能就是一刹那的普通人的眼神,”书小童的描述有点玄,“当然还要看这个人,他的故事能否打动我。”书小童的理论很简单,“如果连我都打动不了,我还去如何打动别人?”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13集《探索中国》,也是书小童最早参与美方策划,立项,撰稿和拍摄,在这次建国以来与美国电视媒体第一次的合作中,书小童得到全新的锻炼,体会到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的妙处,在意识上,镜头处理上都受益非浅。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很红的纪录片“拉面小子”,是哥伦比亚大学几个学生拍摄的写实纪录片,在北京做后期时,编导刘逍然到中央电视台找到书小童,希望得到她的指导。书小童被她们精神所感动,在文字上和编辑上根据国内的需要做了一些调整。现在刘逍然、宋哲他们仍在与央视紧密合作新的纪录片。
图6 黎族鼻萧
“这一秒你不抓住民歌的魂魄,就再也没有了”
“为什么你的项目都是一些独特的,几乎可以说是运气很好的项目”,采访中我们提出这样的疑问。
在她看来,“这是缘份吧”,是纪录片让她更懂得随缘。“如果是一个特别浮躁和功利的人,即便他专业技术再牛,恐怕还真的拍不好纪录片。”书小童常常会把“修炼内心”挂在嘴边,她鼓励摄制组的同事抽时间多看看美学和哲学的书籍。而与此同时,她要求拍纪录片保持必不可少的“冷静”,而不是“冷漠”。“做到冷静的同时,还要保持一种热情,和爱。”
没事就喜欢跟朋友聊天、读书、或看看老电影,生活中的书小童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采访时,她向记者讲起了自己有一天在贵州拍摄时的亲身感受:“那是一个山区小女孩,5,6岁吧,我们正在拍片,她突然走过来,坐在我腿上,搂着我的脖子,吻了一下,霎间,若无其事,她又蹦跳着离开了。我懵了,完全晕了,人心在那一刻,完全融化了,这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空间,非常干净,非常纯粹,天哪,那真是幸福的感觉。”书小童坦承这一幕让自己心头一热。“同一片蓝天下,人和人的命运真的很不同。城市很脏,人人设防,防不胜防,可在偏远山区,人人很纯粹,他们的快活才是真正的快活。”
图7 黎族山歌
图8 海南三月三民歌表演
书小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懂得乐观、知足心态的重要性。“当年我拍《见证海南》时,几乎几个月没正经吃过饭。因为眼睛随时盯着,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处理。而现在,我会放松了,也就没那么多压力了。”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书小童讲究一个“随缘”。“生命存在无常性,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可这不是消极,而是更积极,也是拍纪录片这么多年的影响。纪录片不像电影,没拍好还可以重拍,纪录片你要拍的那一秒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我会更加珍惜当下。”
书小童说自己现在变得开朗,阳光,“应该说,这都是纪录片带给我的。”小时候个性还有些各色的书小童,现在越来越能乐观地看待一切。她每天在微信朋友圈传递正能量,还会给朋友当知心姐姐。她越来越能接受一切,“大家总骂什么生活不如意,物价上涨,我觉得时代改变了,人要往前看,我以前从不化妆,老被朋友批评,现在,偶而我也化化妆,穿穿花衣服,也挺好。”
图9 书小童与摄制组
图10 抬儿调
在希望的田野上
自从在澳门隆重举办“在希望的田野上开机仪式”以来,澳门新建业集团与澳门基金会一直关注摄制组的进展情况,新建业集团多次与摄制组一块下基层,进山区,支持摄制组的工作。去年在重庆市梁平区百里竹海景区,摄制组拍到了独特的重庆民歌“抬儿调”,纯朴的山区农民的歌声唤醒了大山大江,摄制组和新建业的孙总被彻底感动了,摄制组的同仁几乎是流着泪把“抬儿调”拍完的,书小童说“那个场景太感人了”。
图11 抬儿调杨家班
图12 采访抬儿调
“抬儿调”在当地还留下一段精彩的故事,改革开放前文化部到重庆采风,收集民歌,梁平“抬儿调”歌手们得到通知太晚,赶到县城时北京人已经离开,在悬崖上只能看到山下几个小影。歌手们沮丧不已,有人出主意,可以在山顶上唱啊,说不定他们还能听到。
图13 梁平吹手
机遇难得,“抬儿调”在猫儿寨山顶上高声放歌,表演了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出。歌声在群山回响,尽管文化部没有采集到这首民歌,但这个悲壮的演出留在历史上了。
在四川雅安山区拍片时,摄制组邂逅一位大山的农民画家何海溪,画家听说中央电视台要拍“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定要画一幅最美的画献给摄制组,最后摄制组离开时,画家捧出了长卷国画“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幅摄人心脾每个人看了都会下泪的巨作被带回了北京,现作为荣誉藏品存放在亚太剧本银行画院。
图14 何海溪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摄制组就是这样在感动中拍片,在感动中纪录。书小童介绍,目前该纪录片正在后期紧张编辑中。
采访完毕,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摄制组,和所有观众心情一样,我们希望早日看到《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录片的播出上映,期待她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和文化饕餮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