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访

铁剑辟荆棘 彩虹连中非

从上世纪末至今,已有一百多万的中国人走进非洲,大家要么当个老板,要么图个高薪,都是奔钱而来。然而,有这么一位青年人,他赴非后机遇多多,却不屑于开公司赚钱,反而自掏腰包,走读非洲,书写另一番人生多彩画卷。他是谁?他就是赴非多年,一直从事中非民间文化交流的独行侠——剑虹先生。

 

2000年10月,剑虹辞去北京出版社的工作,只身飞抵莫桑比克,就职于一家北京人在首都马普托开办的贸易公司,往来于莫桑比克、南非、斯威士兰和马拉维等东南非洲国家之间,开展经贸活动。当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于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大批的中国商人有规模地赴非投资,让剑虹深感震惊的是当时大多数的中国商人是以道听途说的方式来到非洲,当媒体津津乐道描写一些成功人士在非洲赚钱之时,却没人来讨论另部分商人的投资失败,特别是早些年使用援非合作专项基金而涉及的众多项目,多以巨额亏空而结局,投资人群的盲从说明了中非之间迫切需要文化方面的交流。

然而,国内介绍非洲各国的书籍奇缺,特别是对非投资方面的专著书籍更是空白,在非华人文化领域荆棘覆盖,类似于荒漠地带,亟待开发。所以,中国和非洲之间并不缺乏经济活动的投资商人,真正奇缺的是介绍非洲投资发展真实情况的明白人。“让中国了解非洲、让世界了解中国”需要一大批著书宣传活动者。于是,剑虹经过自己的抉择,毅然放弃最初赴非时经商赚钱的规划,转型为一位身处商界坐怀不乱、专心著述,做促进中非民间文化交流的架桥人。
文化之工程 艰辛之铸就

为中非文化交流而写作,痛苦而艰难,尤其是关于非洲题材,比如说莫桑比克,没有任何汉语资料可供参考,写作者面对的是荆棘丛生的原始处女地,担当的将是持笔为犁的文化开荒牛的角色。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基于全球视野的宏观认识,还有微观的对这个国家历史与现状的全面了解,根本无法动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自我支持,钱从何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很穷,物价却奇高,普通日用品价格至少是中国的三倍,所以,在非写作费用极其高昂,中国目前没有对非文化专项基金可供申请,也没有其他财团提供赞助。剑虹采取白天工作,周末外出采风,夜晚写作,以自己的薪水来支持自己外出食宿、采访费用。

2006年7月,剑虹在又一个工作合同期结束后,为了对国内投资非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打造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专门拿出几个月的时间,由南至北基本以徒步穿越东南非洲,行程三千多公里。为精心创作“亲历斯威士兰国王选妃”,他全程参加为期8天的仪式活动;为探索到莫桑比克诸如矮人族、鸵鸟人等独特的人文风情,他误入内战时留下仍未清理的雷区;在鲁伍马河流域,他还与一条非洲曼巴蛇对持:“当时我正穿行于荒原上,一条深褐色、3米长、茶杯粗的蛇突然从3米处的前方站起,我立即认出这是世界上十大毒蛇之一,能瞬间致人于死地”,剑虹向笔者描述到:“曼巴蛇可以像眼镜蛇那样立起,我停下脚步,与它对持,它见我不再前行,遂从侧面飘逸而去。如果我踩上地雷,有可能失去一条腿;要是踩上曼巴蛇,毫无疑问将失去整个生命。”

就这样,剑虹在非洲,每次工作两年,合同期结束后,揣着工资,带着选题,外出调研和信息收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原始信息,然后回国整理、著书并出版,十年来笔耕不辍从未间断。从经济上来算,这是一项只有投入不见产出的文化工程亏本生意;另外,他在一天辛苦工作后,利用夜晚休息时间创作,体力透支与精神压力外人难以想象,可谓历经艰辛!这样的“傻事”,如果不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心静如水、具有忧患意识、俱备奉献精神的文人,恐怕是难以做到的。

十年磨一剑 斩棘结硕果

2003年,剑虹所著30万字的长篇纪实散文集<<中国商人在非洲—商情•风情•人情>>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立即得到<<读者>>、<<海外文摘>>、<<商界>>等众多书刊的转载或连载,反响强烈,一路热销。书中的经典文章如“误解非洲十大方面”、“细说黑人”等,被全国各地的媒介纷纷采用或改写成“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非洲”。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扭转了相当一部分网民和读者对非洲的误解,更坚定了剑虹以著书的方式从事中非文化交流的信心和决心。

2007年初,剑虹书稿<<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专著书籍的空白,而书中对一个国家从事多个行业的华商进行集体、全景式地采访并集结出书,在国内的书市尚属首例,因此,该书一经出版,就畅销全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好评,同时也被一些对非网站和大量的博客广为连载或转载。

同年,剑虹以旺盛的激情又连续写完<<穿越东南非洲>>和<<莫桑比克指南>>2部书稿。可贵的是他并未出版,而是利用随后两年多再回非洲工作的时间,继续充实和完善,直到2010年回国后,于同年10月出版。至此,剑虹先生所著非洲类原创图书已达四部,发表文章已过百万。所以很多读者评论道:到非洲的中国人上百万,而剑虹只有一个!

剑虹是从基层走上来的草根青年学者,一直“战斗”在非洲一线,他的出现让人备觉难得,传媒界纷纷向他约稿。他在国务院主办的<<侨务工作研究>>、中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友声>>等各大知名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同时一些对非专业网站如“非洲投资网”、“非洲之窗”、“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等还专为剑虹设立了“专家/专栏”。

剑虹因其独特的贡献,得到了海外华人,尤其是莫桑比克华人社团的敬佩和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的重视,时任中国驻莫桑比克洪虹大使亲自为他的书稿写序;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江永生会长给剑虹书稿写序中认为:“历史将作证,他的作品《莫桑比克指南》,对非洲莫桑比克问题研究填补了中国的一项空白,在国内国际专题研究上达到了领先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室主任贺文萍博士也对剑虹的作品加以赞赏肯定,她为《穿越东南非洲》书稿写出2500字的序言。同样为他书稿作序的还有现任莫桑比克旅游部长费尔南多•松巴纳先生。他认为:“剑虹的辛勤工作,为中莫之间架起了解与沟通的桥梁,在全球化的时代,这种交流是地球民族相互了解互助的唯一途径。”

正是因为他在中非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被中国驻莫使馆作为唯一一名莫桑比克华人推荐回国,参加了2006年9月2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外交部华侨华人国庆联谊会”,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之交谈,合影留念;2010年再次受邀,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务院侨办等五部门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招待会”。2011年4月22日李长春访问莫桑比克期间,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特意安排剑虹陪同李长春首长参观市容,就马普托市的历史与现状做了近3个小时的讲解工作。这都是祖国对剑虹长期从事中非民间文化交流的肯定与赞许。

登高之远望 传媒之拓荒

在非十年,连续出版100多万字的4部图书,成为近20年来走进非洲原创图书最多的新华人。除了书籍外,剑虹还创作有大量的介绍非洲各个领域题材的文章,以供后来者参考和引用。

2012年,剑虹创建了“中莫商桥”地接社,接待国内赴莫桑比克政府公务团、投资考察团与旅游观光团,同时出版《中莫商桥》杂志,为中国来莫桑比克投资考察的商务人士提供行业资料信息与非洲投资环境介绍。

2013年,剑虹创建了“莫桑比克剑虹网”(www.mozjh.com ),为国内外的读者和网民提供莫桑比克最新的时事新闻和投资商讯,现成为莫桑比克华人与中资公司必看的中文网站。

图书、杂志和网络,剑虹在中国与莫桑比克两国建立一座民间文化的桥梁。最近,他已邀请《安哥拉华人报》社长访问莫桑比克,商讨筹建《莫桑比克华人报》的可能性。

我们要祝福:在中非文化交流仍旧落后的今天,希望剑虹先生能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完成他下一次中非民间交流方面的凡人壮举。

剑虹简介:非洲问题资深撰稿人。非洲十五年,实地采访,潜心研究,2003年出版《中国商人在非洲─商情•风情•人情》;2007年出版《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2010年10月出版《莫桑比克指南》和《穿越东南非洲》。为新华人走进非洲后原创图书最多的写作者。现常住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为“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莫桑比克剑虹网”以及“中莫商桥”创建人。

在莫桑比克有自己的地接社,常年接待中国赴莫桑比克政府公务团、商务投资团和旅游观光团,并提供商务与投资项目的调研,对接,落地与孵化服务。

《世界华文媒体》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