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媒体新闻协会新闻

二十三家海外华文媒体沈阳行

《世界华文媒体》特派记者 勾芍人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于2015年5月21日在北京圆满结束。5月22日开始,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分别赴云南普洱和西双版纳、浙江仙居、福建泉州、辽宁沈阳采风。加拿大《世界华文媒体》记者和其它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香港、泰国、日本、韩国、德国、奥地利、瑞典、匈牙利、阿根廷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共23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海外网带领下,开始了由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组织承办的沈阳三日采风活动。代表们先后参加由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文化产业联盟组织的辽宁书画家联谊交流;出席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领略和佳集团企业文化;参观大帅府和沈阳故宫;访问东方奥斯维辛,缅怀二战盟军英灵;聆听和欣赏辽宁青年艺术家的美丽歌声和满族乐器表演;体验军事模拟训练。三日采风活动,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和辽宁书画家联谊交流

22日上午,代表们乘坐北京至沈阳高铁,于下午抵达沈阳,稍事休息,便在下榻地沈阳炮兵学院宾馆参加了辽宁书画家联谊活动。该次活动由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文化产业联盟组织,邀请了郭树钧、陈连富、吕伟秩、赵有勤、程泽民、付洪潮、张广熙、张西潮、王立明、陈建芳等辽宁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馈赠作品给海外来宾。当得知赵有勤书法家为 “马航空难” 唯一幸存者时,媒体代表纷纷要求合影留念,并求赠作品。书法家赵有勤长期行动不便,但对中外文化交流义不容辞,但登机马航前,在机场突感不适,只好放弃登机,结果幸免于难。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文化产业联盟王铁刚会长、陈道静主任对参加现场书画创作的书画名家进行了介绍,并赠送每一位媒体代表一件书法作品。

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李淑芳(左二)带领工作人员到沈阳高铁站迎接华文媒体代表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文化产业联盟的书画家挥毫泼墨


书法家赵有勤

、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

23日上午,代表们赴辽宁美术馆参加了9点18分开幕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中国鲁艺画院、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和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主办,中国鲁艺画院承办。92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和中国鲁艺画院院长角振通共同为开幕式揭幕。

开幕式人流如潮,盛况空前,共有超过一千名国内外嘉宾出席。华文媒体代表纷纷在来宾签字纪念墙版上签字,辽宁美术馆大门内侧,还专门布置了欢迎牌,迎接参加开幕式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开幕式上,老战士李敏和来自家乡黑龙江的老战友们表演了抗联歌曲联唱,英国女画家索菲亚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二战,她作为国际参展 画家代表在开幕式上进行了演讲。

本次国际美术文献展,在辽宁美术馆的三个展厅共展出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印尼、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画家的200余件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和书法等美术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文献性为一体,运用风格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发生的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凭吊长眠在白山密林里和黑水激流中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英灵,讴歌抗日先烈们艰苦卓绝的英雄人生,表达了中华民族保卫抗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伸张社会正义和人类尊严的决心。展出的文献中,曾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日本战犯创作的19幅油画、版画复制品,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悔罪,一定程度上表露了同为侵略战争受害者的正直的日本人民的心声。


英国女画家索菲亚在开幕式上进行演讲

 


华文媒体代表纷纷在来宾签字纪念墙版上签字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欢迎牌

 

92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合影留念

 

白山大将军赵尚志(国画,张扬)

 

陈纳德(油画, 广廷渤)

 

、领略和佳公司企业文化

23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来到沈阳和佳集团,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沈阳和佳集团名誉董事长李淑芳和公司全体员工列队欢迎代表们的到来。

沈阳和佳集团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前董事长李淑芳亲自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业十余载,由小到大,使这个创办于2002年的沈阳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为集公路桥梁、市政设施、交通工程、园林绿化、媒体广告、综合培训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李淑芳努力培育和构建具有“和佳”特色的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李淑芳女士倡导并带头在每天早晨与员工见面时,行鞠躬礼,向员工问好,她每年支付人民币45万余元鼓励员工弘扬传统文化。员工知荣明理,团结互敬。既是公司的文明员工,也是家里孝敬父母的典范。公司的文明礼貌传统,在辽宁影响面较广。李淑芳女士提出要构建“和佳大家庭”的理念,时时使员们工感到企业是“幸福之家”。 在员工生辰日,李淑芳女士要发祝贺信、赠送纪念品。2012年还为26位员工举办了集体生日会。员工家里遇有红白喜事时,李淑芳女士要亲自到场表示祝贺或慰问。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她给予格外关注。今年她为企业一位因病做手术的员工捐款2万元,为其他几位家有病人的员工捐款近20万元。

李淑芳女士3次荣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工作者称号、“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市政协优秀委员、辽宁“十大儒商领袖”、 中国“公益之星”、“优秀工程师”、“辽宁优秀企业家”、“沈阳商界十大魅力女人”、“沈阳职工慈善奖”、“沈阳十佳最具爱心捐赠个人”、“辽宁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等国家、省、市、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几十项。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了“和佳大家庭”的办公区、图书馆和生活区,观赏“和佳”员工的传统文化才艺表演,分享“和佳”员工的人生成长经历,并和“和佳”员工一起唱歌表演,其乐融融。获得“中国民间中医药特技人才”称号的民间中医大师白守振,还为大家现场保健治病,联欢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沈阳行,“和佳”员工从火车站迎接、送行、沈阳全程陪同参观访问,十分周到贴心;“和佳”集团工会主席赵德刚担任行程主持和协调,亲切而温暖,与海外网领队武铭泽、于画馨、张英君配合默契;出生台湾、在台湾和美国担任报社社长逾37年的吴治欧先生,对“和佳”传统文化实践赞叹不已,感触良多,其他华文媒体代表也真实感受到了“和佳”这个和谐大家庭洋溢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沈阳和佳集团集团总裁李尚昆迎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沈阳和佳集团合影留念

 

观赏“和佳”员工的传统文化才艺表演

 


海外网总编辑姚小敏(中)代表华文媒体致谢并接受书法作品

 

、访问东方奥斯维辛   缅怀二战盟军英灵

“古老的沈阳,横亘远在辽河古道边,镶缀在热河山脚与长白峰峦之间。这座北国之城是一枚耀眼的明珠。……” 这是一名曾经被日军关押的澳大利亚战俘老兵用诗的语言描写他所认识的古城沈阳,真切地表达了当年那些战俘们共同的苦难经历,以及对沈阳难以忘怀的情感。

24日下午1点30分,参观完大帅府和沈阳故宫的代表们来到这个被学者称为 “东方奥斯维辛”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参观。该战俘营成立于1942年11月11日,当时战俘关押在奉天北郊的北大营院内,1943年7月29日转押到新战俘营,即目前现存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负责战俘营看管和守卫的日军来自关东军奉天独立守备步兵第一大队。奉天俘虏收容所所长是松田元治大佐。他是奉天俘虏收容所里的最高长官。初期,奉天俘虏收容所的日军各类专职人员共有61人。随着转押来的盟军战俘数量的不断增加,1945年日军专职人员总数增加到154人,其中的兵科人员包括军官12人,准士官86人,军曹46人,还有卫生、通讯和配属人员等共10人。

战后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与盟军战俘相关的历史文档,其中就有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名册。根据1945年1月的名册整理,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及其第一、第二分所共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盟国战俘 2018人,校级以上军官523人,其中准将以上军衔76人。其中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一、第二分所,即郑家屯战俘营和西安战俘营,先后关押了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俘虏的绝大多数盟军高级将领。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温莱特中将、金少将和摩尔少将;英国的帕西瓦尔中将、西斯中将;荷兰的普鲁顿中将、巴克中将和德富莱摩里中将;印度的马克雷中将、香港总督杨慕琦、英属海峡殖民地总督汤姆斯、荷属东印度总督斯塔夏麦尔等盟军高级将领和殖民政府首脑。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于2013年5月18日开始对外免费开放。陈列馆由史实陈列馆、纪念广场、战俘营房、日军办公用房、水塔、烟囱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反映日军关押盟军战俘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常设展览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和“战俘画笔下的战俘营”。沈阳对二战盟军战俘营的保护,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国际好评。迄今为止,报道过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媒体已超过100多家,包括日本《朝日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

华文媒体代表听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讲解

 

曾被关押沈阳的二战盟军战俘

 

、陶醉在沈阳艺术家的歌声和音乐中

匈牙利归侨、葡萄酒文化中心主人董越(后排右)和青年歌唱家宋丹(后排左)、刘楠楠(前排左)

 

24日下午3点,在侨居匈牙利十年后归国创业的企业家董越的邀请下,代表们在沈阳皇家总督(洋酒行)葡萄酒文化中心和沈阳艺术家、侨联代表欢聚一堂。葡萄、美酒、夜光杯和动人心弦的音乐交织在一起。

为什么你离开了我

没有你的电话 没有一封信

我每天晚上在这里哪里也不想去

可是我好爱你

我觉得我会离不开你

可惜我丢了你

慢慢我的眼泪流下来

回家 回家 我需要你

回家 回家 马上来我身边

别再哭 就让他走

再多痛苦的等候

相信我也能承受

闭上眼不再留恋

你却一遍又一遍

出现在想你的夜

别说不会有结果

永远 永远别说分手

而你又怎么能够

就这样的放手 一去不再回头

BE HERE, JUST BE THERE,

MY LOVE AND ONLY LOVE

回家 回家 我需要你

回家 马上回家 我需要你

回家 回家 马上来我的身边

沈阳青年歌唱家刘楠楠演唱美国游子顺子的《回家》,拉开了酒会的帷幕。她的《回家》演唱,真挚、热烈,音韵绵长,哀婉动人,抒发了深深的思念,勾起赴沈阳采风的异国游子们浓浓的乡恋情怀。

青年歌唱家刘楠楠演唱美国游子顺子的《回家》

1983年出生的刘楠楠师从杨维忠教授,2009年获声乐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流行声乐教育系,担任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第四季辽宁赛区评委。曾荣获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辽宁赛区流行组金奖。第三届辽宁音乐金钟奖流行唱法银奖;“文化部”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声乐节目优秀表演奖(文华奖);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人艺术节流行唱法金奖;曾多次参加大型演出, 2013年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主题歌《梦的天空》等。

满族青年艺术家萧寒的民族乐器三弦和太平鼓演奏,则体现了萨满音乐原始、古朴、浓郁的满族文化特征。三弦旋律时而舒展流畅,清晰欢快;时而粗犷、豪放。而太平鼓却起伏有致,富有激情,使人震撼。其节奏鲜明而简约、棱角分明,坚定有力, 神秘和神圣。

满族青年艺术家萧寒演奏民族乐器三弦

萧寒一九九七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从事声音与音乐艺术创作、录音及制作多年; 1990年起学习音乐理论,研究并创作流行音乐。先后参加中国首界“不插电”暨“1995年度流行歌曲发布会”音乐会;组建“末日毒瘤”乐队并参加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高校巡演、雷峰体育场万人演唱会、大连环保乐舞节、沈阳凯特金音乐周等等一系列大型演出和音乐节;为国内外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声音与配乐;为多所艺术学院进行了声音艺术讲座;年底投入制作第一张个人唱片,并开始研究满文及满语歌曲;成立FEEDBACK音乐工作室及FEEDBACK多媒体艺术工作室,完成了第一张自选集唱片的制作; 2005年初以声音作品《笑的时代2–即兴》参加了新加坡–中国新媒体艺术展“划痕”;2006年2月28日参加了“看印度听东方”北京民谣音乐见面会,并开始筹备第一张满语唱片。2008年年内投入满族萨满音乐《神歌》系列音乐剧的创作准备工作。2011年10月成立独立音乐公司—北歌(音乐)文化。

海边掀起浪涛

激荡了我的心

记得就在海边

我俩留下爱的吻

那样美又温馨

如今只有我一个人

默默地在追寻

追寻往事

那段欢乐时光

那段美丽的梦

爱人 爱人 我的爱

我等你回来 诉说情怀

青年歌唱家宋丹的日语歌曲《襟裳岬》,又把大家带到了另一个如诗如梦的醉人境界。

襟裳岬是日本北海道东部一块伸向太平洋的海岬,被称为北海道的背脊的日高山脉,长达150 公里,向南穿过中央部,它的尖端形成长度为 60 米以上的海蚀崖。整个海岬被指定为国立公园。在襟裳岬国立公园里,有一块石匾,刻录着由冈本尾佐野作词,吉田拓郎作曲,森进一演唱的《襟裳岬》歌词。襟裳岬因《襟裳岬》歌曲更出名,而《襟裳岬》歌曲从七十年代起就风靡亚洲和世界,尤其是因台湾歌唱家邓丽君的中文翻唱而流行中国大陆,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宋丹的歌声婉转而缠绵、美丽且忧伤、如泣如诉、如梦如幻,把这首日语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华文媒体代表中的日本《中日新报》新闻社副社长邱利冉聚精会神地倾听着、眼中分明闪烁着异样的光。

青年歌唱家宋丹演唱日语歌曲《襟裳岬》

宋丹曾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为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第一批成员兼声部长;她5岁跟从父亲戈鸣(国内著名作曲家)学习钢琴、作曲,后作为流行歌手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她曾参加东三省首届百花杯百名歌星演唱会,担任主唱和领唱;后定居深圳,签约香港柏丽经纪公司旗下嘉宾歌手,2006年回沈阳,应聘于辽宁歌舞团艺校担任通俗唱法教师;2013年,参加第二届我爱丽君歌曲大赛并获十佳歌手奖。现任流行歌曲赛前及学前专业培训师。

葡萄酒文化中心主人董越和沈阳艺术家、侨联代表合影

 

、体验军事模拟训练

24日下午4点50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这次沈阳采风的东道主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的军事模拟训练基地,受到礼炮21响的隆重欢迎。在辽宁国防教育野战军乐团的乐曲中,观看了基地仪仗队的队列表演和模拟对空炮火射击训练。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的代表们兴趣盎然,纷纷进行了手枪、自动步枪、冲锋枪等射击训练。体验了基地研发的应急防爆器材,车载、家庭、个人应急救援包,防化装备器材,抗震救援器材,防火救援器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告别前,大家在基地会议室观看了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为代表们全程记录这次沈阳采风活动音容笑貌的影像回放,每位代表都获得一份精心策划制作的电子照相集。

野战军乐团军乐演奏

仪仗队的队列表演

美国维加斯新闻报社长吴治欧在练习射击

德中汇报代表田丰在练习射击

澳大利亚华夏周报记者部主任魏晓平在练习射击


瑞典北欧华人报记者刘彦军在练习射击


瑞典欧华天下杂志社副总编韦元龙在体验野外睡袋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急防爆器材,车载、家庭、个人应急救援包等系列产品

 

令人难忘的三天访问愉快地结束了,代表们很快就要天各一方,远行世界各地,空气中弥漫着依依不舍之情。虽然沈阳的五月阳光明媚,“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却正表达了大家此时此刻难以言喻的心境。

沈阳,您这片英雄辈出而又多情的热土,令这次归国采风的海外游子们留下多少无尽的眷念!

再见,沈阳!

再见,“和佳大家庭”的亲人们!

且让我用这支笨拙的笔,代表沈阳采风的海外华文媒体,在异国它乡向您们致以最深深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

     (本次活动详细图片报道请见:  海外华文媒体沈阳行图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