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你不曾相识— 缅怀心中英雄唯真
作者: 肖梓树
肖梓树近影
我曾告别可爱的故乡湖南,
借着滚滚的车轮北上,
迈入令人羡慕的新华社,
跻身神圣的新闻行列,
挥毫泼墨写春秋。
才华横溢的众前辈,
铸就我胸中的楷模与丰碑。
历史车轮飞逝四年,
美国策动阴谋政变,
使中国人在巴西遭非法关押。
政治陷害震惊世界,
刺痛中华民族心。
新华社记者王唯真,
坚毅果敢怒斥敌人,
载入新闻媒体报端。
党中央关怀备至,
竭尽全力营救赤子,
周总理日夜操劳,
坐镇指挥威慑敌胆。
我同王唯真素未相识,
更无相交言谈之机,
骨肉同胞遭难之痛,
人性良知令我悲怆。
倾情守候狱中信息,
关切同胞生命安全。
英雄气概威武不屈,
中华民族金刚骨气,
神州大地四处飘扬。
王唯真名字走入心坎,
从此让我不再陌生。
正义压倒诽谤邪恶,
东风压倒衰败的西风
黎明冲破黑暗,
带来胜利喜悦和光明。
王唯真和狱中战友。
乘着明媚春光凯旋,
京城的树木吐露新枝,
鲜花散发醉人的芳香,
阳光那样的灿烂,
蓝天绽放着靓丽的光彩。
新华社内喜气洋洋,
欢声雷动鼓声雷鸣,
彩旗飘扬掌声响四方。
人们奔走相告,
千人夹道迎候——
巴西英雄王唯真!
英雄向久违的众人走来,
花环在胸前闪烁光彩,
那是光明磊落历史的记载。
同事们争先恐后喜极而泣,
与唯真深情拥抱相庆。
激情的泪花滴落在他那消瘦的面容上,
这是同事朋友们友爱的结晶,
是对唯真赤胆报国人格的定性!
此情此景今天依然在目,
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
王唯真的身影印刻心际。
他瘦高的身躯弱不禁风,
凭其坚强的革命意志,
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经受了敌人的残酷迫害,
铸就成国际新闻战士,
中华民族的巴西英雄。
我为此落泪竭诚感动。
人生岁月风雨交加,
生活路程布满荆棘。
突变的社会政治浪潮,
胆战心惊的文革运动,
将中国推向险恶的边缘。
昔日亲朋好友反目为仇,
勾心斗角黑白是非不分。
陡然间,
“巴西英雄”变“叛徒”!
打倒“叛徒王唯真”的标语,
铺天盖地充斥北京城。
造谣者失去人性良知,
无知的追随者蒙骗上当,
充当残害王唯真的马前卒!
中央信任耿直的王唯真,
命其为新华社常务副社长,
全面主持党的喉舌工作。
敌对者气急败坏,
与中央决定相对抗。
造谣者加倍兴风作浪,
誓言将王唯真拉下战马!
摘下“巴西英雄”的桂冠,
戴上“巴西叛徒”的歪帽!
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丧心病狂地策划绑架,
罪恶伎俩泯灭人性!
夜深人静社长办公室,
灯光如同白昼。
我轻轻地走近唯真身旁,
方便面是他宵夜充饥的干粮。
在那人情冷酷的年代里,
接近“叛徒”王唯真,
“大逆不道”“敌我不分”。
绑架阴谋能否得逞,
让人非常揪心齿冷,
通报告诫警惕再警惕!
唯真镇静地向我告白:
“巴西监狱的煎熬能挺过来,
绑架摧残身躯在所不惜!”
巴西军警和国民党特务
没敢用死神断送王唯真性命。
此次威胁生命安全的,
却是曾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
朝夕相处笑脸相迎的同事。
1967年12月4日午夜,
寒风惨笑草木萧疏,
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
良知者在梦中遨游,
希冀平静如水的安详生活,
告别自相残杀的社会局面。
树欲静狂风怒吼却不止,
阴谋者在阴霾的深夜,
破门闯进王唯真家实施绑架。
岂料皇亭子大院——
新华社职工宿舍大本营,
早已“筑起铜墙铁壁”,
来犯者闯进了红色阵地,
敲击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脸盆暖气管道叮叮当当呼应,
——正义者的信号弹,
响彻寂静的夜空。
急促的声响惊动了人们,
奋起同来犯者搏击,
护卫王唯真的人身安全。
身怀有孕的妻子推醒我,
“庭院有敲击脸盆的声音,
王唯真可能遭到绑架!”
我即刻起身
冒着呼啸的寒风冲出家门,
飞速向陷入险境的唯真家跑去。
绑架者车载凶器拳打脚踢,
宁静院落充满杀气。
正义者们四面八方聚拢,
向“不速之客”反击!
“王唯真是巴西英雄,
王唯真不是叛徒!”
“造谣中伤者可耻!
绑架王唯真没良心!”
铿锵的呐喊,
回荡在夜空,
令来犯者胆战心惊!
此场决斗非派系之争,
是捍卫国家尊严,
维护民族气节的斗争。
我们终于赢得胜利,
从绑架者手中夺回英雄,
我为我亲爱的朋友,
忠诚果敢大义凛然的同志,
骄傲自豪和欣慰,
可歌可泣的光荣啊,
正义的斗争正在延续。
21世纪降临的第一天,
我和多年不见的唯真,
在“新春团拜会”相见。
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
热情拥抱泪如泉涌,
用心倾诉我们的情感,
用心印证我们的真切友谊。
他那欢快亲切和蔼的笑容,
他那温暖如春的身体,
如温煦的春风,
深深地印贴在我的心窝,
亲切而永生难忘。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人生的道路如此短暂。
灾难耗损了他的健康,
病魔带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也带走了我心中敬慕的英雄。
革命公墓人山人海泪如潮涌。
为可敬的唯真同志送行,
告别坚毅的巴西英雄!
唯真的高贵人格和身影,
依然存活于我的脑海中!
肖梓树夫妇与王唯真爱人陈萍在养马岛新华社疗养所 。
夏天在养马岛新华社疗养所有幸同王唯真的夫人相见,勾起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我自己也说不清道不白,为何对王唯真同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当陪同其左右的女儿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回忆我与老王的交往时,我欣然接受。此文信马由缰,不拘一格,只求情感真切、言语由衷。
作者简介:1939年元月生于湖南省望城县新康乡沅头村,十一岁读小学,1960年高中毕业于长沙市雅礼中学,同年元月选调新华社学习西班牙文,先后担任新华社对外部、翻译部、国际部和体育部翻译、记者、编辑,长达四十年。在此期间,曾赴亚洲、欧洲、中南美洲、大洋洲二十多个国家进行国际和体育新闻采访。2000年元月退休。
2010年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