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北京举行
(《世界华文媒体》2025年5月29日北京消息)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于5月29日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十年同心·共绘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两岸近150位主流媒体负责人、传媒学者、新闻界代表共同参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不仅是传媒智慧的交锋,更是两岸同胞情感的交流平台。
在当天上午的主论坛中,新华社社长傅华致辞指出,媒体交流是两岸信息传播、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他强调,要坚持交流合作、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民族大义,共同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吴玺则指出,两岸媒体应坚守民族立场、善尽社会责任、携手迎接技术变革,为深化两岸民间认同发挥更大作用。
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国际中文记者联合会副主席、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理事长,《南华报》新闻社社长赖连金博士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以人为本!改变世界对华文媒体的认同”的主旨演讲。他回顾了《南华报》的发展历程,自2000年于日本神户创刊,2002年回台设立新闻社以来,始终秉持三网融合、专业导向的新闻理念,2015年起全面投入移动互联网传播,采编风格务实、平和、接地气,累计两岸转载特稿总数逾五万篇,深受华人文化界及社团欢迎。赖连金博士表示,华文媒体的发展不仅需技术革新,更需以人为核心,以内容价值为导向,才能真正提升国际认同。他强调全媒体布局和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策略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呼吁两岸媒体强化文化传播使命,共建华文话语权。
台湾梅花媒体集团梅花新闻网总编辑白德华在峰会发言中深情回顾了三十多年前亲身经历的两岸新闻交流历史。他讲述,1991年,新华社记者范丽青和中新社记者郭伟峰成为1949年后首批赴台采访的大陆记者,打开了两岸双向交流的大门。这不仅是新闻界的突破,更是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郭伟峰其后于1997年赴香港创办中国评论通讯社,进一步推动两岸舆论互动与合作发展。白德华的这段亲历,使与会者深刻感受到两岸媒体人共同走过的不凡历程,也再次彰显了新闻交流在推动两岸理解中的桥梁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媒体融合成为峰会的重要议题。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王丰均指出,在AI与媒体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两岸应互补优势,尤其大陆在技术应用上具备先发优势,台湾则在议题温度与叙述能力上具备特色。王丰更表示,中国在AI发展已呈现超越趋势,呼吁台湾媒体人主动参与、见证大陆科技崛起,为中华民族科技振兴共同努力。凤凰卫视总编辑孙玉胜则深情回顾了2015年首届峰会期间“习马会”直播的幕后经历,强调两岸媒体合作的深远意义与高光时刻。
本届峰会由新华网、北京日报共同主办,启动“两岸青年媒体人孵化计划”,并发布《两岸媒体未来十年合作共同倡议》。倡议书提出五项要点,包括机制共筑、交流互访、人才培养、价值共塑与文化共兴,为未来合作定下坚实基础。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致辞中指出,京台应持续在经贸、文化、青年等多层面深化融合,希望媒体积极传播两岸交流的温情故事,助推心灵契合。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中国青年报总编辑董时、台湾《台湾导报》社长林文雄等多位嘉宾也就传媒教育、青年培育、区域合作发表见解,展现了两岸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自2015年起,两岸媒体人峰会已成功举办六届,从初期的相识沟通,到如今的深度融合,峰会已成为两岸媒体合作的重要平台,也见证了两岸关系与传媒发展的同步成长。
在这个回望与展望交织的时刻,赖连金博士的真知灼见、白德华的历史回顾,以及众多媒体同仁的智慧碰撞,不仅为本届峰会注入了思想深度,也为两岸新闻交流与媒体未来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十年如歌,媒体同心,让我们携手再启新程,共绘两岸传媒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