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新闻媒体网站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新闻媒体网站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华文大众传媒协会“网络及中文媒体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副主席 栗国安
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十分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汇聚一堂,与各位媒体界的同仁探讨华文网络媒体的发展问题。
中国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向全社会开放网络和提供服务。五年来,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迅速走进普通大众。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紧随网络大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作为记者之家,一直对中新闻界在网络传播方面的实践保持着极大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工作者,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中国传媒网(www.media-china.com)。1998年,我会对中国大陆新闻媒体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召开了“1999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此次会议被誉为中国新闻媒体网络的第一次握手。今年6月,中国记协在上海再度成功地举行了2000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参加者达100人之众,可见业界对此会的期望。应20多家媒体之请,在会上初步建立了中国传媒网络论坛。作为主办方代表,我两次与会,在与媒体网络界同仁交流之中,看到了中国媒体网络传播的进程。概括来说,就是“短短五年发展史,跃上四个新台阶”。
下面我分四个阶段来作一大致描述:
第一阶段:网上初现媒体身影(1995年-1996年)。这一时期,中国尚无权威部门对互联网发展做出评测,比较确切的数字是:至1996年底,中国上网人数仅为十万人,可谓沧海一粟。而此时,一些勇于尝试新技术、新媒体的中国新闻人得风气之先,开启了中国媒体的上网之路,中国新闻传播界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1月12日,由《神州学人》杂志(www.shisa.edu.cn)首开先河。4月,中国新闻社(www.chinanews.com)是香港分社登上网络快车。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www.chinatrdaenews.com)成为报纸上网第一家。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www.radioguangdong.com)建立网站。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www.cctv.com)上网,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开始迈步。
第二阶段:媒体网站全面起步(1997年)。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始了每半年一次的有关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的全面调查,当时全国上网计算机数计29.9万台,带宽总容量为26.64M,上网用户为62万人。1997年前后,中国的新闻单位形成了第一个上网高峰。中国报业的旗舰–人民日报(www.peopledaily.com.cn)率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网,开始了其作为“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网上航行。定位于“全球信息总汇”新华社(www.xinhuanet.com),1997年11月上网后,逐步构架了一个由130个国内外分社组成的新闻信息采集网,与一百多个国家的通讯社交换新闻,形成了以中国新闻、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世界热点难点新闻为重点的多语种、多渠道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在权威媒体在互联网上显现新的影响力的同时,各省市新闻单位也纷纷建立独立域名、开始网上新闻发布。总的看来,媒体网站多以原媒体内容的网上“翻版”为主,尚未很好地利用网络的传播特性。
第三阶段:利用网络初见成效(1998年-1999年)。1998年底,中国已有74.7万台上网计算机,143M带宽,上网人数更增加为210万。一年后,中国上网人数达890万。随着网民的增长,对于互联网传播的要求也在提高。一方面,新闻媒体网站开始以发挥特长崭露头角,如以“网上文化大餐”为定位的光明日报网站(www.gmdaily.com.cn)、突出“青年”特色的中国青年报网站(www.cyol.net)、被誉为中国科技通讯社的科技日报网站等。另一方面,新闻媒体意识到全面利用网络传播特性的价值,开始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和功能服务。不少媒体突破了原媒体翻版的时代,从内容到形式上开始大胆创新。除注重新闻的传统特性如时效性外,还全面地利用网络传播特性如连续、滚动、实时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邮件杂志送新闻等。网站运作上,在规模效益的带动下,地域性媒体首先开始走向联合建网。1998年10月,四川新闻网(www.scnews.com.cn)开始运作,一年多的时间内,省内九家综合性报纸、42家专业报纸、16家杂志、21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共86家媒体上网。
从1998年下半年起,国内网络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以“建设门户网站”为目标的商业网站。其代表为“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了网民的注意力,商业网站纷纷涉足新闻发布,他们以传统媒体发布的原始新闻为材料,进行一定的编辑,开辟“新闻中心”、“新闻频道”。由于其文摘性、全面性,商业网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中国网络传播中的组成部分。
第四阶段:积极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传播的有机格局(2000年)。目前,中国上网计算机数为650万台,上网人数为1690万人。在竞争中,媒体网站开始转变观念,开辟多种发展道路。其中最为醒目的事件是今年5月8日和28日相继要北京和上海两地成立的“千龙新闻网”(www.21dnn.com)和“东方网(www.eastday.com),前者得到了北京地区传统强势媒体的支持,八九家新闻媒体的资源进行整合发布,内容更丰富,表现手段更多样。后者则集中了上海市大部分媒体,其发展策略十分引人注意,即“新闻导入、服务衔接、电子商务拓展”,最终与上海市整体建设信息化城市的进程共振。其他新闻媒体则不约而同地更名改号,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现称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网站为中青在线、中国新闻社网站成为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网站为光明网,等等。不少媒体网站纷纷改版,以适应网民求新的口味。现在,以中央五大网站即“中国互联网络新闻中心”(www.china.org.cn)、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www.cir.com.cn)、中国日报(www.chinadaily.com)、为龙头,以中央给其他重要媒体为第二梯队,以省市大型联合网站如四川新闻网、河南报业网(www.hnby.com.cn)、南方网、大洋网、浙江在线、北京青年报YNET网为第三层面,及行业性报纸如中国电力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环境报建立的专业性垂直网站群,一个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网络传播结构已初现雏形。
在中国媒体网站积极发展之时,也有一部分网站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加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领域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抓紧时间,学人所长,突出重围,加快前进的脚步。
总结这五年,我个人认为,中国媒体网络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国家队互联网发展给以积极政策支持,中国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为中国互联网传播事业架设了发展道路。2000年6月,中国带宽总容量已达1234M。到今年初,中国已批准投入运营并正在建设的互联网骨干网有九家,其中五家可以提供商业服务。到1999年底,共有520家ISP,而且接入互联网的费用也在降低。
中国网民的高速度、大面积增长是中国互联网传播发展的群众推动力。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看,中国网民数量几乎每半年九翻一番。到今年6月,上网计算机数达650万台,上网人数计1690万人。而且,今天你可以在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开始网上之旅。网络正成为普通家庭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世界权威调查机构IDG的调查显示:到200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络市场。
直面竞争、积极探索、尝试各种运作是中国互联网传播高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商业网站大举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对于媒体网站无疑是促进其改进水平的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因素。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中,商业网站一直稳居前三。在于商业网站的这场角力中,媒体网站经受了人才、观念、机制等方面的考验,逐渐适应着竞争,发展着自己。他们坚实的前进步伐正在表明:媒体网站必将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重要力量。则取决于媒体网站自身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原创新闻优势、市场推广优势等“先天”条件。
同时,中国政府也正在对互联网传播活动给与重视和支持。早在1997年5月,国家明确了“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并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归口管理机构。2000年4月,成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管理局,它将以设计、规划中国互联网传播事业蓝图为己任,积极稳地推进中国互联网传播事业。
一位国内网络传播研究专家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国内网站发展的现状:永远超乎你的想象。深刻、快速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工作领域中发生着。作为一名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新闻工作者,我可以自信地代表中国新闻人说一句:感谢互联网,它使我们获取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一种传播利器,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说明中国。
华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语言,我们的先人曾用原始的绳结、甲骨、竹简和最华丽的丝绢书写过她,曾用被誉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传播过她。而今,国际互联网这一最为先进、快捷的传播工具又为我们所用,成为华文新的传播载体。虽然我们在互联网技术、上网人数、网络应用水平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数字鸿沟”,但互联网在中国内地的加速度发展态势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与最先进的介质之间的组合必将使华文在21世纪的互联网世界中大放异彩,成为华夏子孙沟通的金网,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纽带,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夺目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