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题向世界开放的中国私人飞机产业

《中国民航报》:通用机场何时“县县通”?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薛海鹏 报道:“2800个县、2800座通用机场、2800亿元投资”——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通用机场“县县通”的市场条件和需求是潜在而巨大的,如果中国2800多个县各投资1亿元建一座通用机场,那2800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亮点——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初步勾画出我国通用机场建设的宏伟蓝图。

“想飞起不来、想飞落不下、想飞无保障、想飞缺人才、想飞管得严”,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5月份举行的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用25个字形象地描述了我国通航的现状。

而就在今年两会期间,他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通用机场“县县通”的市场条件和需求是潜在而巨大的。如果中国2800多个县各投资1亿元建一座通用机场,那2800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亮点。

“2800个县、2800座通用机场、2800亿元投资”,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初步勾画出我国通用机场建设的宏伟蓝图。

“想飞落不下”

截至目前,我国供通用航空飞机使用的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大约为500个,而美国拥有1.9万个,我国通用机场的数量仅占到美国数量的2%;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有近2500座通用机场,我国也只占到巴西的16%。

据民航局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3月,我国通航运营企业达到246家,通航机队规模达到1987架,较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26.5%和20.1%。相比之下,作为衡量通航产业发展核心指标的飞行小时数却未实现同步增长,一直在低位徘徊。去年全年,我国通航飞机飞行62.9万小时,较2013年同期仅增加了6%。

“想飞落不下”,通用机场建设数量不足,是制约我国通航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国通用机场建设滞后?

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表示,尽管近年我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以及基地规模逐步扩大,但是当前通用机场数量在全国布局上仍难以满足通航发展的需要。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用航空系于一博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通航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大多是由各地政府在2003年之前投资建设的,此后建设数量较少。近几年,兴起建设的通用机场多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

正阳通航机场发展有限公司是作为民营资本介入通用机场建设投资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就涉足了这一领域。目前,该公司已在福建省完成了4座自建通用机场的布局工作。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宏谈及民营资本涉足通用机场建设时表示,尽管通航在中国“热”了起来,但通用机场作为基础设施,它的价值决定投资者的行为。由于通用机场的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投资收益方面的疑虑让很多人踌躇不前,投资者实际上关注得多,投资得少。

他认为,通用机场建设数量不足与当前通航市场的飞行需求量小有关。“通用航空在社会层面的应用市场活力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如空中游览、培训、包机飞行、私人飞行等,这些与私人消费相关的新兴通航服务还没有形成热点。”王建宏说,“一旦这些活力被激发出来,飞行量就会大幅增加,相应地会带来通用机场增加数量、扩大规模的建设需求。”

在建设环节,“严格的审批程序和高规格的建设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用机场的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权限下放之前,建设通用机场要走与运输机场一样的审批流程;同样,在《通用机场建设规范》出台之前,通用机场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也要参照建设运输机场的规定实行。

尽管民航局针对通用机场建设在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建设标准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意见,但在王建宏看来,现有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与现实匹配度不够高或相互“打架”的问题,尤其是在机场报批环节上。

此外,政府没有针对通用机场建设的专享补贴也被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是不利于加速通用机场建设的原因。他们认为,通用机场作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尤其是对于企业自建通用机场,政府补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县县通”的热与冷

记者从民航局了解到,全国通用机场建设规划日前正处在编制阶段。相比局方的稳步推进,地方的建设热情显然更为高涨。

一些动作快的省市赶在民航局出台统一规划之前,纷纷制定出了本地区的通航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对通用机场布局的规划。截至目前,江苏省、湖南省和重庆市各自的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已经正式颁布实施,江西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也已经拟订出征求意见稿。

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于2014年1月24日正式下发。文件中称,到2020年,湖南省14个市州均有通航机场投入运营,其中株洲、长沙两座重点通航专用机场全面建成运营。

在地方政府积极规划通用机场布局的同时,民航局也在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去年,民航局简政放权,将通用机场的建设审批权限下放到省市和地区管理局,为机场建设在审批环节“松绑”。目前,除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之外,其他六大地区管理局均对通用机场的审批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在此之前,民航局已经正式发布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使得通用机场建设有了专门的规章。

顶层设计的推进和相关政策的松绑无疑激发了市场的热情。那么,这股热情能否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通用机场的建设热潮?

“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太一样,两国国土面积虽然差不多,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人口的好几倍,土地资源能否满足通用机场的建设需求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通航处处长项志华认为,仅土地资源一项,就加大了实现“县县通”的压力。

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赵伟认为,“通用机场是比较特殊的基础设施,需要具备自我运营能力,在目前通航企业飞行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投资建设通用机场很难实现有效的现金流”。“在通用机场‘县县通’的建设过程中,实用比什么都重要”。赵伟表示,“通用机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王建宏也赞同通用机场按需而建的观点。他表示:“通用机场规划与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还需要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在一些通航应用并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建设机场就不能只看量,而应该与当地的使用需求相匹配。”

除了考虑建设通用机场的量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用机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现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也影响着人们对于通用机场建设前景的判断。

项志华认为,尽管通用机场的建设审批权限已经下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行业管理部门在审批当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更多工作涉及与军方及地方发改部门的协调,这些环节往往比较“耗时费力”,“如果现有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话,暂时还看不到通用机场建设‘井喷式’发展的可能”。

对于各地政府争相出台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机场工程基地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认为:“这些规划除了布点之外,只是简单地对通用机场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未对机场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予以逐一明确。”

而在机场建设的制度保障方面,民航局虽然出台了《通用机场建设规范》,但参与该《规范》制定的民航局机场司综合处处长高天表示,该《规范》仅是对通用机场建设进行了技术标准规定,并不涉及通用机场的投资、运营和管理。

“要加快通用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仅对建设标准予以技术规范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总干事王霞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还需要在布局规划、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政策规范,让参与者有章可循。”

链接

如何寻找摆脱经营困境的突破口


对现有通用机场难以摆脱经营困境心存疑虑,是很多人在采访中直言不讳的话题。

于一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现有通用机场按经营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外包模式,即政府拥有通航机场的产权,委托国有机场管理公司管理;另一类是自建自用模式,即通航企业自建通航机场,保障自身通航运营业务。受制于通航企业业务量不大,民营企业审批、建设成本高等原因,这两类通用机场都普遍面临着经营惨淡的困境。

其实,通用机场的经营并不简单,实现盈利则更不轻松。即便是在通航大国美国,通用机场的盈利水平也并不高。

项志华向记者讲述了他在美国一座通用机场的考察情况:这是一座位于阿拉斯加的通用机场,有3条跑道,日常飞机停场数量达到1000架,每年的起降量在10万架次以上。该机场很多硬件设施都由政府免费提供,而且只有9位运营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一年的盈利大约为10万美元。

“相比保障的业务量,这个盈利数字显然不高。”项志华说,“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通航业务量还很小,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自我盈利相当困难。”

那中国通用机场的出路在哪儿?

“通用机场一定不仅仅是运行,它的出路在经营。”王建宏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很坚定,“不要把通用机场简单地看成机场,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平台,可以进行一些多样性的商业活动,把机场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经营场所,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如果只有跑道和机库,通用机场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根据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增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办公、休闲等。通航机场其实就是一个“通航+”的场所,可以加产业园、通航公园、培训中心、飞行俱乐部、销售展示中心、飞机组装中心、研发中心等。如果具备这些功能,通用机场的价值将超出机场运行本身,可以融入到当地的产业发展中,对优化当地产业结构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围绕机场附加新业态的想法,赵伟表示认同。他介绍,北京通航产业基地目前拥有两座机场——金海湖直升机机场和马坊石佛寺机场。尽管目前两场的业务以保障驻场公司的飞行为主,但没有飞行保障任务时,他们也在积极拓展机场在其他方面的业务,如举办通航展览会等。

项志华告诉记者,民航局目前在通用机场建设资金的补贴方面还没有相关规定,很多通用机场的建设主要靠地方政府或企业投资。

依据此情形,于一认为,参照美国政府对通用机场的补贴政策,国内也应该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对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营进行补贴。补贴对象主要是新建通用机场的非盈利设施、低收费造成的亏损运营以及偏远地区的纯公益性通用机场等,依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比例或全额补贴。

王建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为通用机场投资者呼吁,希望政府能在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营阶段给予相应补贴。他认为,政府不一定要以资金的形式进行补贴,也可以通过购买、租赁或借用等形式,为通用机场提供一些监控、气象、安检等方面的硬件设施。

尤其在机场运营阶段,他也提出这样的疑问:从事作业飞行的通航企业可以拿到政府补贴,那通用机场能否按照所保障的作业飞行项目享受到对应的补贴?此外,对于通用机场需要配置各类专业人员,王建宏也建议,国家或者行业管理部门酌情考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适当减轻通用机场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的压力。(薛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