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研究

中国证券媒体与政府的政策取向

王谷元 (《上海证券报》记者)

如同西方投资金融家每天清晨醒来头一件事是阅读《华尔街日报》那样,现今中国大陆的股市参于者乃至政府、财经人士上班后第一件事也是翻阅当天的中国证券、财经报纸。已创办8年的《上海证券报》便是其中一份财经日报,目前已发行愈30万份、覆盖大陆30个省、市。

1. 中国证券报刊基本特点与发展状况;
2. 证券媒体与政府政策取向;
3. 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1.1 九十年代初,由政府公开支持的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揭开了本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篇章。随即于1991年7月,一份以股市为主要内容的《上海证券报》应运而生,在市场上一时成为”洛阳纸贵”。因为在此之前,整个大陆尚未有一份专论股票投资的报纸。至1993年, 《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也先后在北京、深圳创刊。由于这三家报纸特殊的背景分别被中国证监会指定为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刊之一,亦被视为目前大陆主流证券媒体。

1.2 虽然中国财经报刊产生与发展已有百年历史,1892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和1921年创刊的《商报》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 大陆已有各种经济报刊达200余种。然而,证券报刊的问世,突破了传统新闻的框框,大胆创新,标致着中国财经报刊新时代的开始。以证券市场为支
点, 急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使得证券报刊及其一批财经记者, 编辑逐成为目前大陆新闻界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上述三大证券报刊在创刊不久即进入快速扩张期, 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周二刊发展到周六及日报, 每期由4版增至12版, 还经常扩版多至40余版。报纸通过卫星传版,分印点遍布全国30个省、市,发行至港、澳及海外,连远在”世界屋脊”西藏拉萨每天上午10点前都能看到证券报纸。

1.3 经过近9年的发展,大陆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目前沪、 深两家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愈1000多家, 股票市价总值已达3万多亿人民币,约占中国GDP38%,全国登记注册的投资者达到4000多万户。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证券报刊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地方性证券报纸、周刊也纷纷涌现,与上述主流证券报刊分工互补。许多综合类,专业性报刊也辟出证券专版或专栏吸引读者,与电台、电视台、声讯台等电子媒体的证券专栏节目一起形成了大陆证券新闻网。证券报纸以其极强的时效性,面向全国,面向社会,面向私人零售为主的市场特性,使其从办报方针、采编内容到版面设计、广告发行等方面摆脱了传统报刊的束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1 数千年封建”皇权政治” 及其强烈依赖性的意识形态给中国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成份的新闻业打下深刻烙印,加之区别于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股市脱胎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因此政府的市场作用不可小视。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取向与证券媒体导向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2.2 与西方股市处理信息不同, 1993年起大陆首创了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即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制度”,确定了一批有影响的报刊(含上述三大证券报),列为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指定报刊”,统一归口,配
合政府加强政策对市场的监督。

然而,多元化的证券市场客观规律与政府刚性政策之间存在某些时空上的错位, 加之急速扩张的证券报刊在舆论导向上仍受其办报思想, 采编内容, 人员素质及利益相关者干扰等多重因素影响, 使得证券媒体与政府政策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现象。

2.3 实证之一:
1996年12月股市炽热,炒股成了当时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各行各业的人士争相入市,一些生产性资金和银行贷款也流入股市。届时《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分属沪、深两家交易所管辖,两报未能透析政府平抑股市炒风的意图, 而是积极参于各自交易所为当地利益展开的恶性竞争。报纸鼓噪大牛市, 催化股市进一步升温。此刻, 政府意识到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可能会导致股灾,引发动乱, 其后遗症将延续至对于中国十分重要的1997年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等重大事件的影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措辞强烈, 除了强调政府平抑过热股市,维护稳定大局的态度外, 对上述两家证券报纸误导市场, 进行了批评和处罚。这是中国官方第一大报首次直接介入全面评论股市走势,可见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官方舆论导向对新兴证券市场的高度关注。

2.4 实证之二:
1997年5月21日, 针对当时又一轮股市狂升热潮,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 认为股市发展初期, 过度投机和违规现象较严重, 国企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会助长股市的投机, 同时使国有资产处于高风险状态,严重危及国有资产的安全。

1999年9月8日, 中国证监会为发展资本市场,促进国企改革,发出通知: 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控股企业, 上市公司所开立的股票帐户可用于配售股票,也可用于投资二级市场股票。

人们注意到前后两年多的时间, 股市政策有了较大的调整。上述两项不同政策的出台, 也引起当时沪、深股市的较大波动。前者使股指下跌8%, 后者使股指上扬超过6%。在上述政策出台之后, 三大证券报, 舆论导向基本一致, 配合介读政策的背景和长远意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与此同时, 亦有一些地方性证券报刊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呼吁政府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尊重市场客观规律,促进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2.5 由上述实证分析,大陆主流证券媒体如何从无序放任, 各得其所,转入规范运作,舆论一致。证券报纸也与证券交易所脱钩,分属官方新华社, 人民日报主管, 信息披露则归口中国证监会具体管理。九十年代大陆新闻报业改革,实行自负盈亏,证券报纸更是要”找米下锅”,寻求生存。”指定报刊制度” 令这类报纸每年平均获得愈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广告)收入的垄断利润,故证监会授予的信息披露权被视为报纸的生命线。因此报纸对于股市政策的报道更趋审慎, 以防出错而自断”财源”,以之报纸有时对政策的把握反应迟钝。

与此相反一批非指定的证券报纸、周刊杂志敢言敢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如较早出版的《股市动态分析》、股市快报、信息早报、大江南证券、以及新近问世的 《财经时报》(新证券) 等以其贴近市场、服务散户,实用性、可读性等获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抢了主流证券媒体不少市场分额。

2.6 今年7月1日,大陆第一部《证券法》正式实施, 这对于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等行为准则及利用内幕消息误导市场等违法行为处罚有明确界定,政府也逐步学会如何依法监管,在法律范围内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

3.1 与全球大众媒体一样,大陆证券媒体也将面临21世纪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政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股市的政策调控会日趋得心应手,证券媒体也将获得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上市公司开始参股电子媒体,财经报刊也通过控股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报纸向报业集团、实体企业演化。证券媒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渗透到投资、咨询、网络等领域。可以预计,财经证券媒体有可能成为中国新闻业开放的最先突破口。

3.2 证券报刊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报纸自身的质量和管理问题,报纸如何适应大陆股市由散户为主向机构、基金为主的市场转型。目前证券报纸的消息、评论、专题文章方面仍未完全跳出传统办报的思想框框。

二是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对印刷媒体的冲击。目前主流证券报纸都有电子版上网,但还是面临互联网的挑战。大陆著名的新浪网、搜弧、巨灵、神光等不断涌现,并以快捷、实用、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等优势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与此同时,证券报纸也加强了网络开发,如《证券时报》设立了全景网络公司,首创了上市公司网上路演推介;邀请上市公
司、证券商与广大投资者”网上对话”,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久前,” 全景网络”获得一家科技上市公司1000万元的战略参股。

思考:

1) 新兴的中国证券媒体与西方成熟财经传媒在报道股市政策上有何区
别,并向后者学习借鉴的地方?
2) 中国进入WTO以后,金融、 证券等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
会给证券、财经媒体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
3) 在电子媒体和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纸质证券、财经媒
体的自身优势?

1999年10月11日,世界华文大众传播媒体协会成立暨 “ 走向21世纪的中文媒体研讨会年会”主题发言